|
如果要通过文字来和女孩交心谈心,没有比书信更合适的了,这个形式有一种私密性,给人一种期待感,而且,它又是亲切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这些都很对女孩的心性。这十五封信,主题包括:女孩的身体、气息,珍视生命,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感受母爱、爱的表达,美丑,孤独,亲情,自我认识、修炼,自强自立,阅读,未来的生活等,在一个女孩长大的过程中,想不出还会有什么超出了这些话题之外。
没有半点说教,更不絮絮叨叨,殷健灵只热衷讲故事,自己的故事和身边的女孩的故事,再从这些故事里顺其自然地捋出自己想要告诉女孩们的——即便她什么也不说吧,有些道理故事本身就已经讲述了。而且,每进入一个话题,殷健灵多半都从自己做女孩时的经历和感受切入,在叙述的过程中,不时以理性的眼光回眸过往,对那个曾经的女孩做冷静地剖析,殷健灵差不多是把从前的自己当成了一个“标本”,一个时间和记忆凝铸成的、却又是鲜活的、有体温的、情感丰沛的标本,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需要足够的坦诚和勇气,可唯有如此,唯有把自己也是“伊莲”的时候体验过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快乐、甜蜜、愉悦、迷惘、痛、烦忧、孤独感、挫败感……讲给现在的“伊莲”们听,才能让她们有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自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我开始仔细揣摩J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的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姿态,在我看来都散发着成熟的魅力,有时候,我甚至觉得J老师是在为我一个人讲课,他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的时间最长,滔滔不绝中,眼神里流露出我熟悉的体恤与关切。”——这是她的初恋吗?
谁会拒绝如此坦荡磊落的真诚呢?况且,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心理咨询方面知识的积累,又让殷健灵是通达的和睿智的,可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入木三分地点拨和解析,这让她成功地站在了女孩们的中间,或者说,女孩们如趋光趋暖的某种小生灵一样,拥簇在了她的身边。虽然,不同时期的女孩的烦恼与迷惘不尽相同,可是,无论是一百年后还是一百年前,女孩这种高贵又脆弱的生物的天性是不会变的,而这种天性一直驻守在殷健灵的生命里,守护着她和她的写作,从不曾离开。于是,她便自觉自愿成为了女孩成长的指路人或引渡者——曾经,她渴望遇见的那个人。
殷健灵为女孩写作的热情几乎从没有怠倦过,她当然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和姿态同女孩说话——
“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除了最本原的大自然,便是天真无瑕的孩子了,尤其是莲花般的女孩,她们如芳馨的水中之荷,浑身散溢着甘香,历经尘世之劫,却了无垢痕……伊莲,我相信,你正是那样的莲花。”
就是这般的温婉、柔软、体贴,款款深情、拳拳之意浸润其间,把她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更有她想到的、感受到的,所有这些与女孩成长息息相关的林林总总娓娓道来,如一阵煦暖的风,吹散了女孩天空中的阴霾,又如一线清泉,把女孩的心洗濯得更加玲珑剔透。
这十五封洋溢着诗意又充满理性的信札固然是写给女孩,可如果你是老师,周围恰有一群豆蔻年华的女孩,或者,身边有一个让你觉得像谜一样难懂的女孩,而你正好是她的父亲或是母亲,那么,这本书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从中找到了解她们的路径和方法,并喜出望外地感受到女孩天然的纯净与芬芳。
□书评人 彭学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