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人物
下一篇

杨飞:“不合作”的高校教师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 本周人物·杨飞

  在当下学术大环境之下,更科学和更人性化的考评体系还有待于建立,以学术论文为重要考评指标的考评方式,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而如何去伪存真地将洗澡水和孩子分开,以避免二者不被同时泼掉,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

  杨飞,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因未按有关考核规定两年内在公开刊物发表一篇文章,被校方通知必须转岗到图书馆担任管理员。杨飞坦陈,两年内花钱发一篇论文并非难事,不是自己保不住教师饭碗,而是不愿意向这种不正确的风气低头。

  杨飞在网上发表的万言长微博,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共鸣。他所陈述的一些问题,也是当下学术界的基本事实——许多从创刊第一天就是为了人们评职称发文章的刊物,在基本没有任何发行和阅读量的前提下,居然效益好得惊人赚得钵满盆满的场面,大家不用太费力气就能看到。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造就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奇观——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足见这些论文中,真正极好且有价值的还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与当下唯“发表论文”马首是瞻的考评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把科研简化成为论文的发表,是一种看似简便却贻害无穷的办法。评职称要论文发表、考评要论文发表、申请课题或提升学术资质,也要论文发表。在事关权名和利禄的各种功利指标掺和之后,论文发表,已不再像最初那般的单纯与优雅,而变成了名利场的角逐工具。于是,围绕论文的发表,各种的贿赂与收买,各种的抄袭与寻章摘句,各种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各种无用功式的皓首穷经,既消磨了读书人的学术锐气,又腐蚀了人们的价值观,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道路走向。

  或许杨飞本人的学术水平确实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但是评判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不能只看论文,还要看其教学接受课等情况。

  杨飞的举动,像“皇帝新衣”里那个不懂成人世界微妙禁忌勇敢喊出真心感受的孩子,他所说的,其实也是很多人心里想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表示支持他的原因。但就真实的状态而言,他此后的境遇,可能会更像堂吉诃德,在与风车的较量中,遍体鳞伤,一无所获。因为他所要反对的,是多年积重难返且有强大利益纠结的现实。

  而更纠结的是,在当下学术大环境之下,更科学和更人性化的考评体系还有待于建立,以学术论文为重要考评指标的考评方式,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而如何去伪存真地将洗澡水和孩子分开,以避免二者不被同时泼掉,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这涉及教育和科研未来的方向,以及培养什么样的科技和学术人才的问题。

  杨飞用一声不合作的断喝,将公众的眼光,吸引到这个问题上。这件事值得反思的是,未来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考核作为方向,并由此引导向什么样的大学和老师的问题。而这,决不是个小问题。

  □曾颖(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