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专栏/漫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专栏/漫画
上一篇  下一篇

于那万千之中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外围爱(10)

  在关于声音与人类两性关系的所有研究之中,有一则让我觉得特别意味深长,是最近由加拿大女王大学的一个团队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讲到人类对于自己伴侣的声音处理方式和对其他人的不同——既能快速地找到它,又能轻易地忽视它。

  在实验中,研究员英格里德·约翰斯鲁德和助手们找来了23对夫妇,让他们录下一些来自某CRM数据库中的单词所组成的句子。为了保证这些夫妇之间足够熟悉,被试的年龄保持在44-79岁之间,在一起至少18年。一周后,这些人在一个月内陆续返回实验室,倾听来自属于自己伴侣的和其他两个相似年龄相同性别的人的录音,并从中辨识语义信息,实验人员则对其准确率做出分析。

  23对中老龄夫妇被分成了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人在辨识伴侣的声音这一项测试中,表现都很好,都能比较容易地排除干扰听出另一半在表达什么。

  而与此同时,实验人员还进行了另一项测试,就是把伴侣的声音设置成为干扰,让被试者去听一个陌生人在讲什么。这时候他们发现,较年轻组能够很好地剔除伴侣的声音,反倒是换成其他人声音做干扰时,更不容易保持分辨准确率。

  不过这个效应随着被试的年龄增长而变得不明显,年龄更长的夫妇难以做到。

  研究的标题叫做“鸡尾酒会上的摇摆:声音的熟悉程度能够帮助存在竞争声音下的语言感知”,此处“鸡尾酒”的说法来自“鸡尾酒效应”,它指的是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喧闹环境中,只需集中注意力,我们仍可以和朋友旁若无人地交谈,如果远处有人喊你的名字,你也会很快听到。有意思的是,不仅人类,动物也一样会出现“鸡尾酒效应”,1998年有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小组在帝企鹅身上发现了这一现象。

  现在来讲讲为什么会觉得这个研究意味深长,对伴侣声音的熟稔当中,有一种纽带关系的反映,也就是两个人形成了一种bond,在此显露无遗。想象一下,于那茫茫人海中,把唯一的一个挑出来(或无视),是不是有着某种荡气回肠?

  我认为这种机制的形成,和催产素不无关系。被称为“抱抱荷尔蒙”的催产素是非常奇妙的存在,因为这种物质,人和人会更亲密,父母会更怜惜子女,而丈夫也会对妻子更忠贞。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也表明它让人更加排外。2011年卡斯滕等人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文章就指出,催产素的使用增加了被试的种族主义倾向。也就是说,催产素让人把“自己人”和“外人”清晰地区分了开来。这当中应该也包含了把“自己人”的声音和“外人”的声音区别加以对待。

  忍不住还想提一下,英格里德·约翰斯鲁德是个值得注意的趣味向大脑研究者,她参与的一项工作曾获得2003年搞笑诺贝尔奖医学奖,当时他们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年限越长大脑海马部位就越大,原因是司机们必须详细记住全市的交通地图,而且通过严苛的道路测验。

  □小庄(科普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