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办证难”的背后倒映的是公众的苦楚。
■ 第一发布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河北武邑县的小周为了办护照,从北京到老家往返六次,跑了三千公里才办好。而江苏的小狄为办营业执照,则往返十一次。同时媒体报道,郑州的准妈妈张女士4个月内跑社区近20趟仍未办下准生证。办护照六趟,办营业执照十一趟,办准生证20趟……那么,究竟有多少人遭遇过同样的事情?
本期新京报“京报调查”(新京报《评论周刊》与优数咨询联合推出)的结果显示,8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遇过新闻报道中类似的事情,只有19.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
那么,很多人遭遇“办证难”办事难,究竟是“难”在哪些方面呢?“不说明具体流程,多次要材料”“互相推诿”及“脸难看”占据前三位。此外,“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难找人”和“要好处”分列其后。交叉分析结果发现,一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上面列举的各种“难”他们全部遇到过。
为何会有这么多人遭遇“办证难”呢?60.3%的受访者认为是“一些工作人员的个人问题,没有为民服务之心”;38.9%的受访者则认为是“一些行政审批过多,流程繁琐”,还有0.8%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
各种办证难引发了不少公众在网上吐槽,不管是为办营业执照“操碎了心”,还是为办准生证“小肚子跑成大肚子”,甚至一些人,见证了黑发熬成了华发也难以“见证”,各种“办证难”的背后倒映的是公众的苦楚。正视这种苦楚,让“那些年,我们一起办证”式的调侃真正转化为政府转化职能的动力,建立服务型政府,才是民众真正的期望所在。
□新京报记者 兰燕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