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边评论
“办证难”,根子不在办事人员,而在办事制度。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河北和江苏的两起“办证难”个案,唤起了无数网民的共鸣,一时间,网络上吐槽“办证难”的微博和帖子铺天盖地。新京报调查也显示,有高达80.9%的受调查者曾有过“办证难”的经历。
“办证难”,难在何处,对此,许多人的遭遇和困扰往往是相似的,比如不说明具体流程,多次要材料就属最典型,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去政府机关办个证,无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对外公示牌,都查不到办证所需手续或是专门的咨询电话。
比如脸难看,也很典型。到机关办事,民众赔着笑脸,办事人员一张冷脸,这恐怕是中国社会最常见的现象了。
再比如互相推诿。一件事,许多政府机关都在管,但实际上谁都不可以不负责,把办事的公民当皮球踢来踢去,这种现象,在涉及多个政府机关或者是异地办证,最为普遍。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表现之外,现实中的“办证难”可能还更复杂,如要好处,难招人等等,而且公民所遇到的这些难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搅在一起,最终给人留下的,是极其痛苦的体验。
对于“办证难”,大多数人都把怨气撒在具体的办事人员身上,从《新京报》的调查就可以看出,有60.3%的受调查者认为,一些工作人员的个人问题,没有为民服务之心,是办证难的原因所在。得承认,现在许多政府部门的办事人员的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就像央视曝光的北漂小伙为办护照往返跑了十一次的例子,许多人都在微博上说,看到那位傲慢的女性办事人员的脸,恨不得上去抽几个耳刮子。这类办事人员简直是政府机关的害群之马,确实需要狠狠整治一下,发现一个,就该开除一个,绝不姑息。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办证难”,根子不在办事人员,而在办事制度——“办证难”难在目前的各种证明太多太滥,让公民处处需要靠一纸盖公章的证明证明自己。而这些证明中,有不少是完全不必要的,通过政府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就可替代。因此,解决“办证难”,需要向各种证明开刀,要办的证少了,手续简单了,“办证难”自然迎刃而解。
□新京报评论员 于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