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2013年,这10年,正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10年,机遇与挑战同在。这10年,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北京汽车市场也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和起伏,不断成熟。
2003年,中国车市“井喷”,汽车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地走入寻常百姓家。随即时间到达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寒冬,这令所有人措手不及。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远去,全球汽车市场复苏,正当京城车市满怀期待时,限购政策的推出,无疑给了北京车市一记当头棒喝。从“无限制”到严格的“摇号指标”把控,北京车市竞争再加剧。而这却也促使此前处于卖方市场的京城经销商们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做出调整,以迎接新的里程。
政策调整下的市场波动
2003年,那是老经销商们心中“最好的日子”——新车拉到市场即会被“哄抢”,加价买车都要托关系找门路。此后,尽管遭遇2004年的低谷,中国车市整体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直至2010年北京限购政策发布前迎来“最后的狂欢”。
从2003年的“井喷”开始,汽车逐渐走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在提供交通便利、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所带来的停车难、交通堵塞、油价上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使得汽车成为了社会问题的制造者。于是,政策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缓解社会矛盾的平衡者,北京市出台的限购政策则直接影响了京城车市格局,导致北京的汽车销售市场遭受严重打击,大批弱小的汽车经销商退出市场,弱势品牌在京销售惨淡,旧车置换成为经销商拉动销量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面对一再加重的大气污染,北京市率先实施了京V排放标准,并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对机动车数量、车型排放标准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宣布将于明年起大幅减少摇号数量。北京车市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冲击,多数经销商感叹“不乐观”。
竞争加剧促市场多元发展
政策调整难免会对市场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市场本身也在发挥着优胜劣汰的威力。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大量品牌涌入中国汽车市场,今日汽车品牌数量之空前,实难让人悉数列举。产品的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市场竞争由此加剧,汽车卖方市场也由此转变为买方。从此,一车难求、买车即加价的情况再难存在,库存压力、价格战成为经销商们习以为常的市场现状。
尤其在近两年,豪华车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并波及众多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经销商,导致市场整体价格大幅下滑,经销商进入“微利”时代。此外,受到政策及短时期厂商任务限制,在京城车市销量萎缩的情况下,近年来北京汽车经销商始终面临高库存的压力。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始终维持在1.5以上,库存风险超过警戒线。
同时,产品选择的多元化也推动了汽车流通领域的裂变。一方面,汽车经销商不再只依赖原始的销售方式,开始利用电商、团购等多种模式拉动销量提升。另一方面,新车利润的不断减少,使得售后服务成为经销商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今,经销商们不仅将售后服务完善得越来越细致,并开始深入挖掘覆盖二手车、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租赁等在内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不放过任何一个获取利润的方式和渠道。
新京报记者 张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