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医不过二代”投射代际传承断裂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马上评论

  不愿让子女接自己的班,直观原因无疑是职业荣誉感弱,认可度低。

  近年来医患关系恶化和杀医案频发,让医生心理负担很大,时下,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10月27日新华社)

  “近八成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尽管这一数据还仅仅停留在“意向调查”上面,其与真实的社会情状仍有不小的距离,不过,它凸显的代际传承断裂,理应引起社会重视。事实上,这种断裂,又岂止发生在医生身上?在教师等行业,也同样存在——如教育部曾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8%的教师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

  客观而言,医生、教师等职业在社会分工中,还是很受尊敬和欢迎的。“医生世家”“教师门第”,也很司空见惯。可在眼下,医生、教师等行业却出现了代际传承断裂的现象,许多从业者也抱着“做一行恨一行”的心态,这委实耐人寻味。

  不愿让子女接自己的班,直观原因无疑是职业荣誉感弱。就拿医生行业来说,医患冲突频频见诸网上报端,整体口碑下滑,就让不少医生觉得,医生是个“高危行业”,也难有尊严可寻,而工作的高压状态,也让许多医生不堪其累。

  尽管说阶层流动、职业变动,未必是坏事,可“医不过二代”等现象,也表明了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职业认同度的低下。而在健康的社会生态中,虽然“子承父业”未必就科学,可每份职业都该有其尊严,都应被认同。

  论理说,医生或教师等,其待遇等未必就很差,尤其是跟农民工等群体相比。可他们职业认同的匮乏,折射出弱者心态的泛化,也投射了职业格局的不平衡——代际传承,不过是行业“好坏”的一张试纸。

  鲁迅曾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若子不承父业,只是正常的社会流动,倒也无妨;只可惜,当下“医不过二代”及某些教师“不希望子女当老师”等现象,是源于职业尊严的缺乏。当医生总得为“看病难”“看病贵”背书,也被习惯性地视作“以药养医”畸形利益链上的受益者,当教师总成教育投入不足的底层承受者……谁又来消弭他们不愿“子承父业”的苦楚?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