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文学
下一篇

门罗小说的翻译手记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艾丽丝·门罗作品系列
(包括《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情》、《爱的进程》、《女孩与女人们的生活》等)
作者:艾丽丝·门罗
版本:译林出版社2013年10月

  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朋友聚餐时,问到业余在忙什么,我的回答几乎总是:在译一个很不错的加拿大短篇高手的集子,就快好了。

  没料到的是,越译,越觉得这位作者的文字不可怠慢。也就不到二十则故事,居然陆陆续续译了三四年。一天喧嚣之后,深夜独对电脑,一句一句看这些短篇,常被打动,有时几乎泪下。每至此,常操心一个问题--待到成书,如何才能说服别人,在这个网络发达、资讯爆炸的年头,分一点点耐心给这几部难得一见、不该错过的纯文学呢?

  后来的事大家估计都猜到了。2013年10月,几部集子即将付印之际,它们的作者突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近两年因为莫言而对诺奖分外感兴趣的国人当中,几乎是像一位炒作成功一鸣惊人的选秀歌手似的一夜走红。她在中文世界里,走出英美文学系小圈子,走向更多的读者,甚而以其魅力催动大众阅读严肃文学的兴趣,几乎都是必然的了;而我呢,倒是疲于应对起译稿何日才能成书的催问。

  这个局面,应该说是皆大欢喜吧。只是,每想到一位成名数十年,获奖无数、白发苍苍的成熟大师,在东方古国还得经历这种从乏人知晓到一夜爆红的经典网络时代命运,难免让人忍俊不禁。不定哪天,这场奇遇就被门罗写进自己的新作里了呢,如果老太太还有心继续搞创作的话。

  2

  从语言来说,门罗是我最喜欢的一类:质朴到位,无甚花哨矫饰;底下潜流暗涌。这类文字像海面浮冰,看似清浅,实则内蕴深厚,译起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而用这些表面风轻云淡的字句,门罗搭建起来的是一种超级强大的叙事框架。短篇小说的技巧,在她鼎盛阶段的作品中可以说已达极致。在她手中,时间和空间这类宏大元素,像主妇烘焙时的面团,任由捏弄摆布——进程被分割倒错,看似七零八落,四下分岔,却又随时流畅回归,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这是门罗擅长且偏爱的一种架构方式,极具震撼力。不经意间,一个平凡事件,一位普通人物,一段平庸的人生,突然呈现出惊心动魄。

  这种不可思议的框架中寄寓的思绪则更加深邃惊人。马修·阿诺德的名句有言:所谓确定性,所谓光明,所谓苦境中的援助,纯属子虚乌有,人类之相处有如暗夜交兵的茫然军队。一直以来,我以为这段话精辟地描述出现代人的窘境,或曰人生的真相。优秀文学的力量,或许就在于以各种技巧,用文字不断再现、提醒人们这一真相。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即可归入此类。她笔下,激情每每尚未抵达高潮便自行消解,世界回归主宰一切的偶然与无序。行云流水的叙述中,这种思路每每当头一棒,令惯常的期待戛然而止,纠结之余,忽生顿悟,之后是长久的余震。用文字攻破表象之后,门罗还擅长提示一种颠扑不灭的应对思路,类同于人类自古以来对“生活的敌意”无师自通的解答:且继续吧,一切终会达致新的平衡。就让人生,在破与立之间,奇妙地延续下去……像她这样用几段叙述,就将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在它面前表现出的无奈与尊严表述得如此到位,委实罕见。

  此外难得的是,门罗没有拘囿于所谓女性视角。虽然青涩期也致敬过“一间自己的房间”,但进入成熟期后,比起各路文艺女青年,她的作品中避免了太多尖锐如锥的“我”,相反气度变得宽厚悲悯,对于人类一视同仁地尊重并代言。即便对女性人物的剖析,也大都冷静公允,成熟睿智。她的女性色彩,可能更多地反映在解读人与事时非同凡响的细腻观察力,以及出乎意料、主流思路难以企及的切入角度。不过,纵观门罗全集,你会发现她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垂死之人口角流出涎水,混杂血丝,那似有还无的色泽,恰似“你在家煮草莓做草莓酱,锅中白沫里泛上来的淡淡粉色”——这则来自生活的比喻,她在那些精致如珠的短篇中至少用过两次,让我们从中窥见一位操劳家务的优雅太太的身影,提醒着我们如下事实:艾丽丝·门罗是一位神奇人物,写作之余,其实她大半生都是家庭主妇,忙于照料家人。

  3

  我做文学翻译,纯然出于兴趣。未曾想,十数年下来,似乎这份业余工作,在我个人的事业生涯中占据的位置,已经超过最初的构想,变得比我以为的重要得多;它不再仅仅关涉我个人,而是与众多读者的期待和关注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门罗文集即将出版,草成这篇翻译手记,既为了纪念,也想借此机会,感谢读者们多年来的支持。艾丽丝·门罗获诺奖,实至名归。许多个夜晚,她的译者在电脑前默默打字,看到原文的精彩之处,只能一个人孤独地惊叹。现在,有你们一起分享了。欢迎,并且谢谢!

  撰文:殷杲(艾丽丝·门罗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爱的进程》译者,本文为殷杲译者手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