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越有自信越好商量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开放专栏

  别人来看你的画,肯定是真心欣赏你的作品,每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心理价位很不一样,即使是出于结善缘的目的,也应该有商有量,不应该把还价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而是商量的过程。

  □郭宇宽 学者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艺术品的投资,就像研究股票一样,我的方法是先划定一个群体,然后在这个群体中来筛选,筛选需要建立一套模型假设来验证这只股票具不具有成长性。

  我最初想到的是从各地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中寻找,每年毕业的学生中都有很多是非常有才华的人,应该投资他们的创作。如果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不仅对他们的成长有意义,而且在经济的回报上,未来也是比较可观的。结果我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先到各个学校去查每届学生的毕业作品,看哪些学生的作品是得了奖的,或者是看着很不错的。结果发现,中国随便一个艺术院校,哪怕是一所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毕业生,都会有非常不错的作品,足以登大雅之堂。问题是假如他们两年前从院校毕业,当年的作品很不错,也展露出了才华,结果当我去找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在艺术界已经很难找到他们了,非常惋惜的是他们已经转行,没有真正去走艺术道路。从个人发展来看未必是遗憾,到别的行业解决了经济负担,有了小康生活以后,可以更从容地回来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西方有一些艺术家就是如此,比如高更,早年做金融行业赚了钱,免除了经济的后顾之忧,再来追求艺术理想。但是在中国当代,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往往是转行以后就一直在那个行业里发展下去了。

  那些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展现出才华的人,为什么后来在艺术上能够有所成就的人的比例却如此之小呢?有一次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一次看高校毕业展的时候,我看到一位中央美院学生的作品非常不错,我打听到他是刚刚毕业不久,表现出的姿态也是下定决心要追求艺术。我就去寻访这个人,他住在北京六环以外,非常偏僻的、条件不好的小区里。看得出来,经济条件不怎么样,当然,很多艺术家在早期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困难。见到他后我问道:如果要收藏你的作品大概是什么价格?他说一张画两、三万元,我听了以后觉得有些没法儿谈了,虽然觉得他的作品很不错,甚至可以说在他这个年龄能画出这样的作品,以他的技法和才华来说,比在国画行业成名成家的大师也不弱,假以时日完全有可能初露头角。

  但是毕竟艺术价值很大一部分是由知名度决定的,以他这样的年龄和现在的知名度而言,一幅画就要这样的价钱,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于是我说以后会持续支持你的画,这个价钱能不能商量?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艺术非常自豪,听了我的话以后,他显得很不高兴的样子,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不卖了,好像是我倒有不尊重艺术的负罪感。

  如果一个人真正对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有自信,应该是随缘、好商量的态度。别人来看你的画,肯定是真心欣赏你的作品,每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心理价位很不一样,即使是出于结善缘的目的,也应该有商有量,不应该把还价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而是商量的过程。

  这种态度才是真正对自己的艺术有自信的态度,一个人只要积累了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有一个群体能认可你艺术的价值,未来你的升值空间也是显然的。当然,有些人如果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自信,觉得每一幅画都是一辈子只画这一张,所以一定要卖个大价钱。也许他的艺术就永远失去了被更多人认识的机会,这是很多有才华的人非常可惜的失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