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观察
下一篇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民间办学是为教育“填空”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对话当事人

  访谈嘉宾: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新京报:今年正好是新东方创办20周年,有人说,新东方的贡献之一,是“为民办教育正名”,把“培训”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你怎么看这个说法?

  俞敏洪:这种说法其实有点夸大了新东方的影响。因为民办教育是个大概念,主要分民办中小学教育、民办大学教育、民办培训教育和民办教育研发等,目前新东方的定位主要集中在民办培训教育,虽然也有中小学,包括我刚刚接手的一所民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但是比较少,如果说新东方为中国的民办培训教育作出了较大贡献,这是可以肯定的。

  新京报:在民办教育领域这么多年,现在有没有行业的担忧或者危机感?

  俞敏洪:怎么会没有担忧呢,可以说天天担忧,新东方现在就像我的生命,想到生命可能会被别人超越,肯定会想办法让生命发挥更大的能量。我们的危机感还是很强的,居安思危应该是一种常态。但是,居安思危,要知道什么危,如何思,问题是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不知道怎么思,只能看到移动互联在迅速发展,却不知道民办教育该如何和它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但是,并不担心,我知道自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让拥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大脑的人才走进新东方,走进民办教育。

  新京报:新东方的20年,也是民办教育风生水起历程的一个缩影。新东方、民办教育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你如何描述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俞敏洪:这三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关系。一方面,新东方的成长,和国家的大政策和大方向是一致的,契合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民办教育才可能办起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很难想象会有新东方,民办培训教育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另一方面,新东方和民办教育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国家对民间力量的态度,也是从松绑走向培育,改革之初,还在为雇佣8个人是不是资本家而辩论,今天新东方员工数量有3万人,也不可能再定义为资本家,说明中国的改革进程也在逐渐适应社会需求。

  新京报:某种程度上,新东方是现行教育的补充,能不能说,新东方越成功,显示出现行教育需要提升的空间就越大?

  俞敏洪:我以前有个说法,新东方做的是培训教育,是为中国教育拾遗补缺的教育。简单说,在为现行教育“填空”。但是现在又有了新的思考,民办培训教育和公办教育的目的有点趋同,就是都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努力,实际上有点偏离了素质教育,虽然新东方的教育中有很强的励志和奋斗色彩,但这只是素质教育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新东方20年,我们计划启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从简单的励志教育,拓展开来,逐步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新京报时事访谈员 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