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书评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书评周刊·关注
下一篇

胡萍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不是最好的学校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爱的误区》
作者:胡萍
版本: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10月

  【专家评点】

  ●胡萍,儿童教育专家,著有《爱的误区》《成长与性》等,2013年10月在昆明创办胡萍教育家园

  现居昆明的儿童教育专家胡萍,也有过类似的三迁经历,不过,她给儿子转学的理由与春桃却不太一样。

  第一次是从昆明顶级的云南师范附属小学,转到了私立的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云师附小一个班有70个孩子,硬件条件差,几千人居然只有一个十坑的厕所,排不上队小便只能憋着,由于操场小,体育课只能分拨上。胡萍觉得这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是压抑和紧张,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孩子心理不健康。而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环境宽松,教室宽敞,每个班只有40个孩子。

  第二次转学,是从成都外国语学校到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成都外国语学校是当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校,在四川是顶级名校。胡萍孩子拿了三万三的奖学金直升到初中,但是进入中学后体制变化,老师又开始以成绩为目标,孩子还是挺压抑。胡萍觉得,这种环境下不利于孩子的心灵和情商发展。一次去深圳时,发现了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教学体系是英国的,学习压力不大,下午4点下课后老师就不能再占用学生的时间。孩子放学以后必须要去参加社团活动,提升人际交往、组织能力。胡萍觉得这所学校特别适合儿子,于是当机立断,初中毕业就让儿子考到了这所学校。高中毕业后儿子直接考上了剑桥,如今在剑桥,保持着前三名的成绩。

  曾是儿科医生的胡萍,在儿子1岁后辞职在家带孩子,后来去成都时又再一次辞去了大学的教职。她觉得,自己基本是个全职妈妈,陪伴孩子才是主业,而春桃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最佳阶段。6岁前要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与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及专注力与创造。进入小学后,要帮助他度过不适应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春桃夫妇却只顾忙于农民问题的调查,没有处理好。

  胡萍孩子就读的几所学校都是当地拔尖的,但胡萍看重的是学校能否带给孩子心灵的成长和滋养。“我和春桃最大的区别是,春桃不是在给孩子寻找好的教育,只是在给孩子寻找好的学校。她的这种最初的认识极有代表性,认为学校好,教育就好;学校不好,教育就不行。好学校不代表好的教育。”胡萍觉得,现在绝大多数家长,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把孩子送进去了,特别是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就把教育孩子寄托在学校身上。

  对于春桃夫妇书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胡萍觉得是“痴心妄想”。“应该知道,没人能救你们的孩子,只有自己才能救孩子。当然他们出于社会责任感,可以呼吁一下,但是孩子等不到呼吁成功以后再长大,他每一天都在长,所以一分钟都不能放弃拯救自己的孩子。”

  胡萍认为,现在社会有了一个进步,就是已经有好的教育理念的学校了。也许春桃夫妇和许许多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停留在传统的观点,去找有名的学校,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火坑。

  由于从儿子的成长上找到了途径,胡萍正在昆明筹办一所“教育家园”,计划明年开始招收10名左右的孩子。

  “社会的主流,对孩子的伤害,我们是没法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是家庭对孩子的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方式。”胡萍总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