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马拉松里的“中产陷阱”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开放专栏

  透过马拉松运动,可以看到今日中国的问题,一方面,有危机感而又非常勤劳的中产阶级群体在逐渐庞大,另一方面,这些中产阶级群体又受到老龄化和社会转型乏力、透支未来的综合社会问题的挑战。

  就在最近这一两年,我吃惊地发现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跑马拉松,这种个人爱好的普遍使我突然意识到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身边这些跑马拉松的朋友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有着比较好的职业背景,有着中产甚至中产阶级以上的收入水平。

  今年10月20日北京马拉松和12月1日上海的马拉松,都是人山人海。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马拉松也非常让人瞩目,当时我非常不理解,因为在我看来很多运动都很有意思,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都有它的乐趣所在,而马拉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一种运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热爱这个运动呢?

  自从我身边这些朋友逐渐加入到马拉松的队伍,我也稍微有一点明白了。要把两个现象连在一起进行思考,日本马拉松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也是日本经济开始崛起的时候。我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讲马拉松运动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早已远远超过了这个运动的诞生地希腊,在空气环境非常好的希腊组织一次国际马拉松比赛,参赛选手只有一万人左右,而在日本,随便组织一次比赛,报名的人就有30多万,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

  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呢?在我看来,这个有点变态的运动,真正长期跑马拉松对身体健康长寿是不是有好处很难说,至少我没有看到跑马拉松的职业运动员、或者是半职业运动员寿命比较长的案例,而且对身体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伤害。我在高中阶段为了磨炼意志,也有练长跑的习惯,每天晚上在操场跑个十圈八圈,跑完以后觉得很累,睡觉比较香。可以想象一下跑马拉松,哪怕是半程马拉松,那就是跑好几十圈,是对人身心的一种挑战。但跑步习惯了会让人上瘾,就像健身一样,一段时间持续锻炼,突然停下来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我观察身边这些跑马拉松的朋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非常勤劳,非常有事业心和上进心;同时,从事的是办公室工作,比如金融、咨询、IT行业。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为了事业往往不是很注意锻炼身体,到了三十多岁突然身体发胖,于是开始进行马拉松锻炼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身边的体力劳动者,像建筑工人,他们一般是不会有精神去跑马拉松的。

  而往往都是已经成为中产阶级,没有基本的衣食之忧,经济条件看上去还不错,吃饱了撑的,但觉得自己的身体精力在下降,有很强的职业和人生挑战危机感的人,这种精神和心理的状态会比较容易接受马拉松这项运动。所以,我觉得马拉松在中国的普及恐怕会势不可当,假如有一天中国出现百万人跑马拉松的壮观景象,我毫不奇怪。

  所以,我觉得马拉松运动的普及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人在马拉松运动的过程中,是人在有心理焦虑的情况下寻找一种存在感的体力的发泄。

  中国现在的问题,也被马拉松运动投射出来,就与日本当年一样:一方面,是非常庞大的有危机感而又非常勤劳的中产阶级群体;另一方面,这些中产阶级群体又受到老龄化和社会转型乏力、透支未来的综合社会问题的挑战,而且中国未来因为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比日本更加严重。

  马拉松现象是这种社会问题的症状表现,在我们挥汗如雨的时候,应该为未来筹谋。

  □郭宇宽 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