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致敬礼·教育经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致敬礼·教育经济
上一篇

年度经济书 《变革中国》

改革不会一劳永逸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答谢词】

  没有人能否定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没有一劳永逸的改革,而且市场经济不是历史的终结,而仅仅只是历史的开始。

  □王宁

  首先感谢《新京报》和评委的厚爱。我也要感谢财新图书的徐晓、叶伟强和张万文,中信出版社的潘岳和黄维益,以及本书的译者徐尧和李哲民。我更要感谢《变革中国》的主角们,如果不是他们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不会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变革中国》是为他们立传,是写给他们的赞歌。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变革中国》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变革故事。科斯老先生有句名言,“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这个论断可不是因为老先生偏爱中国。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中国改变了,我们就改变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是一面旗帜。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孕育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而且在推动市场经济全球化方面功不可没。

  中国改革开放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方掀起的“去管制化”浪潮先行一步,而且立竿见影地显示了市场经济的勃勃生机,计划经济的丧钟也由此敲响。在1989年底柏林墙倒塌,随之而来的东欧剧变之后,“华约”分崩离析。其成员国,包括前苏联,一夜之间改旗易帜。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是一步一个脚印打拼下来的,筚路蓝缕,来之不易,因而愈发根深叶茂。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市场化已成为印度、越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改革的北斗星。

  没有人能否定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没有一劳永逸的改革,而且市场经济不是历史的终结,而仅仅只是历史的开始。

  ■ 现场声音

  财经书更应体现权威性

  我觉得年度经济类好书给《变革中国》是合适的,这不仅是对书的致敬也是对作者的致敬,科斯去年9月2日刚刚去世,作为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据我所知他最后五年都用在研究中国经济的改革上。

  财经类图书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我觉得其中好的书应该通过这样的评奖流传下来。财经书不同于其他类别的书,更应该是体现权威性的。

  吴晓波(财经作家、出版人)

  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