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之言
一项对公司生产运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改革,即可每年为公司节约超过千万元的开支。五粮液的这项改革,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国企需要改革的地方还很多。
五粮液近日因为公务车拍卖,引发舆论关注。此事将一直未被舆论聚焦的“国企公务车”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
之前,公众关注的公车问题,多为政府机关公务用车。事实上,国企作为政府控股的企业,本身就是政府机关的“延伸”,而因为其企业的性质,在公务消费上,可能并未受到较高的关注。
五粮液的公务车拍卖,给公众窥探国企公务车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作为大型国企,五粮液车改的示范作用,也值得期待。
2014年1月2日,五粮液通过拍卖公司发布公告,对五粮液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下约340辆公务车(小型轿车)进行拍卖,只保留必需的生产用车、生活用车、特种车和少数接待用车,合计200辆左右。拍卖340辆,保留200辆,说明此项改革并非“彻底”改革,而是具有“渐进”改革的性质。
从这则公告可以看出,五粮液有约540辆公务用车。公务车的存在,需要大量的公费运营,从油耗到维修到司机工资等等。那么,这些车每年的运营成本会有多少呢?人民日报在2013年4月的一篇报道中说,“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6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
即便以每辆公务车每年运营成本6万元计算,五粮液540辆公务车一年的运营成本,约3240万元。根据五粮液公开的说法,仅拍卖340辆公务车后,每年可节省1000多万元开支。“1000多万”,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但也可以看出,这340辆公务车每辆车的平均年运营成本,至少在3万元。
资料显示,2012年五粮液上市公司的净利达到近100亿元。公务车运营成本对于如此赚钱的五粮液来说,似乎是一笔“小钱”,但却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金。这样的公务车制度长年累月地运行下去,可以说是一个浪费国有资金的无底洞。
正因为此,五粮液的此次公务车改革,在揭开了国企公务车“无底洞”的同时,获得了不少正面评价。拍卖国企公务车,并给相关人员提供车补,其本质是将国企“用车市场化”,即向市场购买服务。也体现了,凡是市场可解决的,交给市场。
公务车问题,只是国企改革的“细枝末节”问题,一项对公司生产运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改革,即可每年为公司节约超过千万元的开支。五粮液的这项改革,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国企需要改革的地方还很多,国企可以改革领域还很多,空间还很大。
□王海涛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