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邵“楼主”的“连锁慈善”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语言跳蚤

  网络“楼主”的意义已快让人们淡忘了“楼主”的初始义,比如你到互联网上去搜索,“楼主”说的大多是网络发帖人。但网友对邵逸夫的缅怀,给“楼主”这一词汇注入了新的内涵。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师,语言学博士

  语言是谁创造的?比较马克思的回答就是:劳动人民。在一场由网民们自发的对邵逸夫先生的缅怀中,网友们创新使用的两个表达非常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一个是邵“楼主”,一个是“连锁慈善”。即使它们根本不可能入选什么十大流行语,即使它们即将被语言的湍急洪流所淹没,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现实语境中,其轻松格调中所蕴含的强力讽喻,很值得我们玩味。

  先说“楼主”。“楼主”是什么人?不说远的,就是回到十几年前,它还只有一个意义,就是“楼的主人”。在以前,“楼主”多被文人雅士用作笔名别号,比如近现代比较著名的就有“双清楼主”何香凝,现代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李寿民,当然还有一个“双照楼主”汪某某。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论坛里的发帖人成了“楼主”:发帖人所发的帖叫“主贴”,大家写在后面的回复叫“跟帖”;当主贴后的跟帖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好像一层层盖起来的楼房,发帖人在最上面,并且是该楼的所有者,因此被称为“楼主”。

  现如今,网络“楼主”的意义已快让人们淡忘了“楼主”的初始义,比如你到互联网上去搜索,“楼主”说的大多是网络发帖人。但就在这几天,逸夫楼成为网友们学子们小伙伴们的公共记忆,“人生中总有一座逸夫楼”,六叔也由此被封为“名副其实的楼主”、“全国最有名的楼主”。网友对邵逸夫的缅怀,给“楼主”这一词汇注入了新的内涵。

  2014年1月7日清晨,邵逸夫先生驾鹤西去。这位在电影和电视领域书写过无数传奇的老人曾经说过:“把钱投在教育和医疗上,才是最好的投资。”自1985年始,邵逸夫先生及其名下基金会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6013个,一“夫”济天下,大庇天下学子俱欢颜。如今,他离去了,那些曾经走过路过见过进过逸夫楼的网友们,那些曾在逸夫楼里听过课考过试发过呆跑过神写过情书的学子们,自发地以一种充满想法与温暖的方式回报了六叔:随手拍下校内逸夫楼,对着逸夫楼鞠个躬,在逸夫楼前点亮一支蜡烛……。在一张标注逸夫楼的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逸夫楼密密麻麻,虽然比不上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规模与密度,但却可以让很多知名连锁企业自叹不如,所以有网友称,邵楼主开的是慈善连锁店啊!

  邵“楼主”,是学子们送给邵逸夫先生的一个光荣的称号,他名为楼主却只盖楼而不拥有楼;“连锁慈善”,是网友们对邵逸夫先生几十年从事慈善的尊崇,他管理规范店开千家却不收分毫加盟费。在土豪、大妈、房叔、房婶、苍蝇、老虎流行的年代里,在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的“真维斯”与作为大楼主的“富力”偶尔冠名高校教学楼却引来一阵哄笑的笑声里,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拿着印有“连锁头衔”的超级名片亮瞎美国人眼睛的震撼中,邵“楼主”和他的“连锁慈善”显得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