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亲民秀遭质疑是因水平不高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人人都可以“评一句”的时代,“亲民”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官员如果想做“亲民秀”,就要预想到公众的挑剔目光,更要忌讳在媒体上公然使用“通讯员”拍摄的照片。

  这段时间,各地官员纷纷上演“亲民秀”,渐成“无法阻挡”之势。

  人们印象中不苟言笑的大小官员走出深墙大院和文山会海,在街头田间、公交地铁上与民众零距离接触,本是官民互动的良好表征。但有些“亲民秀”却被舆论会错了意。比如2月8日《宁夏日报》头版一则官员扫雪的图文消息引发争议,网友望图生义,称从照片看,“五个人五个推铲,两个战士的推铲均在三位领导后面,特别是中间书记的推铲是被战士推着走的”。

  这一“发现”迅速引来许多网友围观,以至宁夏电视台随后拿出相关领导单独铲雪的镜头,以澄清疑问。“看图说话”式质疑,固然轻率而不够严谨,但无论如何,需要辟谣的“亲民秀”从效果上已经失败了。而类似的“无故”招疑,近期不少“亲民秀”中都曾出现,比如去年底郑州电视台记者报道“地铁偶遇书记”,偶遇被质疑是安排,当地官方和当事记者都被迫回应“没有任何虚假成分”。

  “亲民秀”属于一种公众公关,当然要给公众留下美好印象,所以每一场“秀”肯定都是有意为之。搞“亲民秀”本身无可厚非。而有的“秀”收获好评,有的“秀”却遭质疑,关键还是“亲民秀”水平的高低。

  什么样的“亲民秀”才有解释力、说服力,不容易招质疑?这是所有想“秀”而未“秀”的官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招数”要新。反观现在,“清扫街道”是最常用的亲民招数,其次是“挤公交”“挤地铁”。同样的动作,换了地方、换了人物,在神州大地上轮番上演,而有关报道的口气、语调又那么相仿,人们自然会疑其“跟风凑热闹”,而没有代入感就会“出戏”,于是吐槽挑刺。

  选择亲民动作,忌讳千篇一律,但也忌讳盲目求新,要防止为了“亲民”而“亲民”。那要如何抉择呢?关键要从实际出发,要看本地民众真正关心什么问题,再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切入进去。比如去年网上兴起“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时,如果真有环保局长跳下被拍照曝光的污染河流,哪怕只游五米,也不会有人怀疑他的治理决心与诚意。

  很多时候,最关键的当然还是坚持。坚持甚至能让臭招变鲜,坐一次地铁被质疑,但如果每一天都坐地铁,或者打个折扣,每周都有固定两天坐地铁,公众的质疑自然会转变为钦佩。

  人人都可以“评一句”的时代,“亲民”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官员如果想做“亲民秀”,就要预想到公众的挑剔目光,更要忌讳在媒体上公然使用“通讯员”拍摄的照片,而展现诚意是打通一切关隘的钥匙。知乎此,才不会觉得那些质疑声是找茬,才能有更高质量的“亲民秀”上演。

  □西坡(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A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