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聘“隐姓埋名”无法堵“后门”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第三只眼

  那些妄想“暗箱操作者”最怕的就是“阳光”,可现在“隐姓埋名招聘”,岂非正中其下怀?

  泰州市人才网上,事业单位公布招聘成绩时没有公布单位名字,而是以“某单位”代替,泰州网友质疑到底是什么神秘单位。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得知,“某单位”为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用工性质为劳动合同制,中心负责人称,用“某单位”是防止有人打招呼走后门。泰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但招的是劳动合同制人员,按规定可以自己招聘。(2月14日《现代快报》)

  虽然招的是劳动合同制人员,按规定可以自己招聘,但招聘时用“某单位”代替单位真实名称,声称是为了防止“走后门”,害怕单位名称一公布,找关系的人太多挡不住,如此解释真能让人相信?连单位名称都不知道,让报考者如何报考?单位名称不公布,公众又如何监督?岂非让招聘如同儿戏?

  从表面上看,本是可以自行招聘的,却委托人才服务中心按程序走,这么做,似乎真想做到大公无私、公正招聘,但不公布单位名称的做法,却让人生疑。因为不公布单位名称,前来应聘的人就少,竞争就不会激烈,自然能够让某些人“心想事成”。据称,招考结束之后,本单位的不少领导都不知道招人。这看起来,保密工作做得挺好的。然而,这只不过是“自说自话”,可能真有领导不知道招人这回事,但总有领导知道吧。那些不知道招人情况的领导可能不够级别,但一些考生却可能是“神通广大”的,他们可能早就知晓了。

  招聘单位本不需要“隐姓埋名”,因为越弄得神秘,越容易产生腐败,甚至更容易成为“萝卜招聘”。应该说,委托第三方招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却没有必要“隐姓埋名”,相反,更要公开。在公众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招聘,如此,才能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也才能够杜绝猫腻,而现在这么做,却让公众更加怀疑。虽然委托了第三方招聘,但这可能为“萝卜招聘”提供了“退路”,使其看起来显得“正义”,但实际上却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萝卜招聘”,且能够“全身而退”。换言之,这是升级版的“萝卜招聘”,可以让公众更难找到“把柄”,不过,“隐姓埋名”这一点,却可能就是“突破口”,需要上级部门介入调查。其一,“隐姓埋名”招聘究竟是哪些领导想出来的:其二,委托的人才服务中心是不是一个“托”?

  现在要想做到公平招聘,的确有些难,打招呼、递纸条者可能不在少数,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光明正大招聘,更需要阳光招聘。其实,那些妄想“暗箱操作者”最怕的就是“阳光”,可现在“隐姓埋名招聘”,岂非正中其下怀?

  □前溪(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