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视点
上了大学后选什么课程,找什么实习,大学毕业时是继续读研深造还是直接就业,这些选择,以及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自己学会抉择和承担,这本身就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一次参加毕业典礼,都有一整套固定的格式,校领导、校友、学长一一致辞发言。在刚刚举行的一些大学的春季毕业典礼上,我再次听到许多祝贺、鼓励、感谢的话语,气氛庄重而热烈。但在这些发言中总有一个称呼让我感觉不太舒服。
大学校长们在毕业致辞时,能不能不要再用“家长”这个称呼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家长,旧称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般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孩子的长辈。但我们经常能够在大学里听到老师们、职员同事们使用这个称呼,在各种沟通的场合,非常普遍。仔细想想这里头也许还是有着伦理和教育上的反思,值得我们重视。
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而言,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行为主体,这本身就是大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这一次的社会化“断乳”自立,不仅是社会对大学生、一个合格的社会建设者、职业工作者的期许,也是社会对于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的目标设定。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高考前后报什么志愿,什么专业,学生们可能还需要家长帮忙决定。但上了大学后选什么课程,找什么实习,大学毕业时是继续读研深造还是直接就业,这些选择,以及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自己学会抉择和承担,这本身就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交了个异性朋友中的浪漫与煎熬,处理宿舍关系中的磕碰与共融,可以跟家庭中的父母们、亲友们交流请教,但是人格上的平等,以及学生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承担,这些全都是大学中课程之外的校园生活带给一个大学生的宝贵财富。
How we teach is also what we teach.如何教本身也是传授内容的一部分。我们作为老师怎么教,这个教的方式本身,内嵌着很多隐性的东西。比如,课堂上的一言堂,中国学生已经习以为常,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很容易带入到工作组织中,轻则不善于调动大多数人参与,重则要求组织成员绝对服从,甚至变成一把手的一言堂。换言之,我们希望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假设、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会通过授课内容,还会通过授课的方式、课程外的校园生活传达影响着学生。如果以“家长”的身份过度介入甚至代劳、主宰,其实是大学教育,或者是青年成长中的一个严重的缺憾,甚至错误。而“家长”这种称呼的延续,会让某种家长制的领导方式、管理风格成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的习惯。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问题。我认为,校长们称呼前来观礼的各位毕业生的父母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为“亲友”更为恰当,这代表着对大学教育本质的认知和坚持!
□杨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