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书评周刊·开卷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书评周刊·开卷
上一篇

佛尘与红尘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大地清凉》
晏礼中
法律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作者晏礼中在柬埔寨做过一个星期的和尚,但回想起来,他的出家生活似乎只是“一场短暂而伟大的休憩”,“脱掉袈裟,一如从前”。本书卷尾感悟道:“任何体验如果没有达到极致并终归寂灭,悲哀和烦恼都会重新回归。”

  摄影师拿出相机,准备给大理无为寺净空师父拍照。净空师说:“资料已经留过,无须再拍了。”停顿一下,他忽然问摄影师:“‘无明欲望,明心见性’,这些你拍过没有?”话音落地,禅意涌出,回答已不重要。

  净空师是个智慧且颇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寺里种兰花,在桂花树下喝普洱茶,谈天时引经据典,有老外慕名来投奔学武,他也接纳。对于佛俗民情,他看得透彻,比如他说:“现在好多出家人只看破‘红尘’,却没看破‘佛尘’,结果师父收人红包,徒弟就心动。”

  在晏礼中的新书《大地清凉》中,净空师以其“无为”,给读者带来了清凉。不只净空师,作为《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晏礼中穿越红尘,拂去佛尘,行走于民间乡野,寻找到多位修行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感受并传递修行者的内心之光。

  粗略了解这些修行者,你或许就会有所触动:寂明法师曾脱下道袍,又穿上僧袍,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停奔走,他认为:“对我来说,僧袍、道袍都一样,无论何种出家方式,重要的是有一种宗教情怀。”画僧释本有依靠直觉作画,他喜欢裸泳,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日本或者东南亚,都忍不住脱个精光跳进水中,遭到其他出家人“不如法”的指责后,仍然沉湎其中。出生于台湾的释见宽在大理鸡足山修行,为了护卫祖师道场,他抗议修建风电场,在网上发起保护鸡足山的签名,最终工程项目被取消,“永不再建”。释妙法花十年的时间徒手凿出一座寺庙,当地的阿婆、大嫂们喜欢在这里诵佛念经做饭,不时还有各色和尚过来“化缘”。居士们劝他不要拿钱给这些穿着“工作服”的假和尚,释妙法说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佛门弟子都要“积善不已,不怀憎恨”,都要有慈悲心。

  虽然置身喧嚣之外,但修行者们仍然无法逃脱时代的洪流,从他们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窥见人心的痛苦、纠结、不确定以及安放身心的艰难。当然,我们也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慈悲、坚持、勇敢和温暖。这正是“红尘”、“佛尘”交互作用的结果,所谓“清凉”,正来自人的内心。

  作者晏礼中在柬埔寨做过一个星期的和尚,但回想起来,他的出家生活似乎只是“一场短暂而伟大的休憩”,“脱掉袈裟,一如从前”。在《大地清凉》一书的结尾,晏礼中感悟道:“任何体验如果没有达到极致并终归寂灭,悲哀和烦恼都会重新回归。”不只是他短暂的体验会如此,修行者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感受到了“悲哀和烦恼”。在这末法时代,尘世已如流沙,人人都在下陷啊!

  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