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首次尝试高职注册入学

高职自主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今年将有26所高职院校招收7000余人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林技术技能比赛上,参赛选手在进行动物外科手术。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小学生们在进行职业体验。专家表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种高考模式,必然要求相关职业教育提前。新京报记者 韩萌 摄

  现代职教体系培养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介绍,我国今后将实现面向两类人才的两种高考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谈及这一最新的高考改革动向,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早已开始探索高职招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分离。不仅尝试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还在统考高职录取中尝试“高+会”录取方式,即同时参考考生高考和会考成绩,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高考只需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高职自主招生比去年增2625人

  “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这一最新发布的高考改革动向听上去很“突然”,但实际上,无论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提出要“逐步建立招考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在北京,相关改革试点早就起步。据北京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高考为希望接受高职教育的考生准备了单考单招、高会统招和高职自主招生三条通道,其中的高职自主招生面对所有考生。

  例如,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不用再参加高考,院校就可依据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实操能力录取考生。今年北京高职自主招生继续扩大招生规模,还首次尝试高职注册入学。

  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消息,今年,北京参加高职自主招生的院校共有26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等8所学校今年首次试点自主招生。高职自主招生计划招生7105人,比去年增加了2625人。

  此外,今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试点“有条件注册入学”,打破了大学“凡进必考”的录取规则,考生可以根据会考成绩,达到相应要求即可注册进入高职院校。“有条件注册入学”的学生被录取后,与统招录取的学生一样,享有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学生的一切待遇。

  未来一两年两种考试或将分离

  据资料显示,2006年北京市高职首次自主招生试点,当年参加试点的只有3所学院,录取630名考生。此后,每年北京自主招生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扩大。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魏晓东表示,北京高职自主招生其实就是教育部所提出的技能型高考一部分。学校在选拔学生时更注重面试和动手能力,而不侧重一张试卷。

  魏晓东推测,未来高职自主招生将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招生方式之一,据介绍,目前北京每年高职招生计划为2万左右,其中高职自主招生人数已占将近一半。

  目前,高职考试还是跟高考统考使用同一张试卷,魏晓东表示,他估计未来一两年内,高职考试必然会和普通高考分离。

  ■ 案例

  放弃高考参加高职面试

  2012年,马上面临高考的延庆三中学生马延一模成绩不太理想,与自己向往的中国地质大学去年录取分数线差87分。

  “二模再试试还是放弃?”这个问题让马延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参加当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高职自主招生。“因为高职自主招生在一模和二模之间进行,我如果参加二模考试,就会错过高职的面试。”

  在说服了父母之后,马延参加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高职自主招生面试,“面试、笔试都很容易。”5月份,马延被学院正式录取,他不能再参加当年高考了。

  一开始,马延选择的是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上了一段时间后,他跟学校申请,换到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好歹有门手艺,走哪儿都不怕找不到工作。”

  两星期前,班主任跟他们说,会有三个单位提供实习机会,马延选择了去自来水集团实习,“如果实习过后,单位觉得我还成,就有可能留下来。”马延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果自己不能留在自来水集团,学校还会负责把他推荐给其他两个单位。

  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马延说一点都不后悔,“我又对比了一下当年中国地质大学在京录取线,我一模成绩差了93分,肯定一点戏都没有啊。”马延说,自己一个姐姐的经历也让他对当初的选择坚定了信心。

  他的姐姐从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单位当文秘。姐姐认为自己学习了4年去给别人端茶递水,很不值得,就辞职准备另找工作。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高不成低不就,“在家待了4年。”

  希望这种改革不要触碰到义务教育阶段,不要让中学生因为选择读职高,而降低对自己文化课的要求。

  ——王伯庆

  ■ 声音

  弱势群体读大学通道会否变窄

  ●王伯庆,麦可思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

  高考一旦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种模式,我比较担心会出现两种问题。

  一是分流以后弱势群体的孩子读好大学的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窄了,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孩子会不会更多地接受职业教育,导致好大学里面农村学生比例更低。

  二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会不会因为考试分流而下降。

  我认为这种高考模式的变化,应该会影响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普通高中的教学。我希望这种改革不要触碰到义务教育阶段,会不会有些中学生因为高考模式的变化,而选择以后接受职业教育,从而降低对自己文化课的要求,或者老师直接放弃了这部分学生。

  职业人才也是要具有综合素质的,而义务教育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是不是要从高中就开始分学术型学生和职业型学生?

  据我了解,近些年国内的高职院校进步很大,在校企合作、打好高等教育的基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就业率来看,和本科院校也没有明显差距。

  目前来讲,高职领域还需要做的是增加生均拨款,不要和本科有很大差距。部分高职院校的个别专业已经具备了办本科的条件,应该考虑让他们做。这个应该由高校和社会共同决定。

  最后,应该完善专本对接,让那些想专升本的学生能够有更顺畅的晋升通道。

  高职招生三条通道

  1

  单考单招

  只面向技校、中职和职高学生。

  2

  高会统招

  针对高中毕业生

  3

  高职自主招生

  面对所有考生

  D06-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