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新艺术周刊·现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6:新艺术周刊·现象
下一篇

学习氛围宽容好玩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1972年 出生于北京
1987年-1991年就读于美院附中
1991年-199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
1988年作品《夜》。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2012年作品《我没有注意到我在做什么》(局部)。

  孙原 70后 实验艺术

  求学

  不怎么喜欢文化课

  从重点中学到央美附中,孙原犹如进入了新天地。孙原说自己当时上的重点中学纪律严格,对于考分更是要求严格,但1987年进入附中以后整个学校的氛围便是宽容。这一点或许让自小喜欢画画的孙原会有点庆幸自己的选择吧。

  孙原的绘画之路颇为顺利。因爱画画去少年宫培训,此后为了考美院附中又进入考前班学习。在那让孙原对于考入附中有着较大的把握,“考前班上老师都觉得我能考上,考完试后我基本上心里有数能考中,”孙原回忆当时自己考的是前几名。

  这样顺利地进入附中,对孙原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接触到了一个挺好玩的学习及生活氛围。孙原告诉记者,央美附中培养的是文艺青年,当时大家都不怎么喜欢文化课,喜欢谈论大师、喜欢艺术,“那也是个好高骛远的年龄。”不过,孙原也坦诚在那里,自己与其他艺术生一样完成了童子功,这几乎成为了他们“必经的阶段”。

  此后在附中“宽容”地调教之下,孙原又于1991年自然地选择了央美油画系第四画室。孙原指出,四画室的老师有葛鹏仁,他的教学理念便是宽容。这几乎为孙原日后从油画走向实验艺术埋下了种子。事实上,孙原对艺术试验性的推崇,不仅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艺术的探索方向,也是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画室的施教理念。孙原告诉记者,“葛先生教学中持宽容态度,我们在选择自己的艺术方向上有着自主性,他让我们懂得了在学校是学习艺术、体验艺术,而不是学习某种艺术技巧。”

  创作

  寻求新的表达形式

  就是在这样的宽容学习及体验之下,孙原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自己的实验艺术,事实上当时第四画室“方向便偏现代主义。”

  1998年前后,孙原开始在中国当代艺坛崭露头角,孙原本人也成为暴力美学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此后孙原的艺术创作便与其搭档彭禹相连,并组成了艺术小组孙原&彭禹。最初还在做着人体、动物方面的尝试,包括《人油》《连体》等作品。血、骨灰、尸体、人油、手术……他们频频使用这些充斥着暴力的材料,连栗宪庭也用了“狠”字来形容。

  当然,孙原让自己的艺术自由地翱翔在更多的领域。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孙原&彭禹的参展作品《不明飞行物UFO》是邀请安徽乡镇的农民设计师杜文达把他自己设计的碟形飞行器运到中国馆展览并进行试飞。这让孙原他们赢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此后,《明天》《自由》《不在》《天使》……虽创作材料不再生猛,却都在寻求刷新表达形式和方法的可能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