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实主义话剧不是说着玩儿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演出笔记】

  不玩技巧,全靠剧本功力、台词张力推动剧情,话题直指香港沉默的底层,这是话剧《最后晚餐》的杰出之处,同时在现实主义话剧的中心反衬出北京的尴尬与寂寞。

  等待话剧《最后晚餐》开演的下午,在首都剧场一带溜达,看剧目预告,有蓝天野导演的《吴王金戈越王剑》、苏民导演的《天之骄子》。离首都剧场不远,老对手林兆华正在琢磨他的《雷雨2014》。蓝天野87岁,苏民88岁,林兆华成了年轻人,在现实主义话剧大本营,“80后”导演风云际会,不知年轻导演都去哪儿了。

  同一条街的另一头,隆福寺东宫剧场,两个香港80后郑国伟、方俊杰的《最后晚餐》开场。一间陋室,一对母子,从开始到剧终,始终没有下场,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从日常问候开始,逐渐话不投机,感情隔膜,到矛盾陡生,走入绝望,冲突之下反倒打开心门,以自杀为媒,开始尝试互相理解,直到悲剧根源——父亲最后出现。香港一个底层畸零家庭,一个社会悲剧与家庭悲剧交织的故事,两个被环境塑造同时又注定了命运的性格,被不温不火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现实主义话剧的中心,这出杰出香港小戏的热闹,反衬出北京的尴尬与寂寞。不玩技巧,返璞归真,全靠剧本功力、台词张力推动剧情,话题直指香港沉默的底层,温情而非煽情地描述出绝望的情绪,这是《最后晚餐》的杰出之处。

  这种现实主义路子,本应是内地话剧的优势项目,现在却踪迹难觅。在内地,官方戏剧资金充盈,剧场数量剧增,在这些剧场里,先锋剧、商业剧、搞笑剧、历史剧正在上演,表面看来颇为繁荣,但绝大部分剧作的背面,清楚不过地写着四个字:回避现实。盛筵般的话剧舞台上,找不到一张放《最后晚餐》的桌子。

  至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简单的希望,如果我们的观众口味能更加开放,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现实主义作品;而我们的创作者和剧场方面也能放下票房和上座率的考虑,支持更多现实题材作品诞生,那么不仅剧目类型,观众的观剧水平,都能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最后晚餐》的好在于,它从头到尾都是绝望,不随便抒情,不夸大苦难,也不美化苦难,不设光明的尾巴,表现生活的原样。它是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现实主义话剧,这很难,不是说着玩的。

  □潘采夫(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