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调查·快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调查·快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男童“小便门”:逾半数人认为港陆生活习惯存隔膜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每周调查

  日前,内地男童香港便溺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该事件中,“男童当街便溺”“拍摄小孩私处”“涉事双方拉扯”等情节,都成了争议点。在这类问题上,公众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优数咨询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受访者背景资料

  女 44.6%

  男 55.4%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 5.3%

  大专高职 20.6%

  大学本科 66.6%

  硕士及以上 7.5%

  您怎么看待男童在香港街头便溺?(单选)

  应包容,孩子缺乏自控力38.8%

  当谴责,公共场所要文明16.6%

  该追责,在香港当街便溺违法4.9%

  情急之下可理解,但应找偏僻处解决39.7%

  您觉得男童当街便溺折射的最主要问题是?(单选)

  孩子如厕控制力差18.8%

  公厕类基础设施少30.7%

  家长对公厕布点缺乏了解21.8%

  两地认知观念有歧异28.7%

  您觉得男童当街便溺事件为何会引爆舆论?(可多选)

  香港少数人有不平衡感,借此发泄51.8%

  内地一些游客旅游习惯欠佳46.3%

  两地文化与生活习惯存隔膜51.4%

  部分媒体、个人过度渲染46.7%

  您觉得要解决它反映的问题,最该从哪方面着手?(单选)

  港人别对“内地因素”过敏45.2%

  内地游客当尊重港人习俗25.1%

  双方借社交媒体平台多沟通25.5%

  控制赴港自由行规模1.9%

  其他2.3%

  本次调查调查样本为1003人。

  新京报制图/陈冬

  ■ 旁边评论

  一泡童子尿,几多躁动

  一泡童子尿,引来无数纲常纷争:地域习俗、文明素养、道德位阶……都成为由此延伸开来的热门议题。附着其上的口水,不用来熬浆糊可惜了。

  平心而论,男童当街便溺,确实不乏争鸣价值:比如孩童街头便溺的是非、拍摄孩子私处得当与否、社会包容分寸等等,当然,这些都依附于完整真相,而非臆想先行之上。只不过,跌宕起伏的剧情,糅合着躁动情绪,将它推向聚讼难休的境地:族群攻击、人格辱骂,让激动变煽动、爆点成“尿点”。

  应该说,争论从来都不是坏事,但偏题的吵,制造的未必是“理越辩越明”,而是互耗。就该事件而言,它投射的观念多元、价值歧异,汇流在敞开的对话场域中挺好,但不应溅起一滩秽语浪花。事实上,比起那些虚妄的素质之争云云,贡上一本“香港如厕指南”抑或给大伙普及下两地文明规约,显然有营养得多。

  □新京报评论员 佘宗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