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观察
东乌危机演变成西方和俄罗斯间长期的关系“盲肠”、甚至成新冷战的可能性都有,但“世界大战说”未免危言耸听。
据报道,乌克兰局势日前再陷紧张:乌临时总理亚采纽克25日指责俄罗斯试图“引发全球冲突”、“将挑起世界大战”。同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责乌当局在东乌的“反恐”是“血腥犯罪行为”。此前一天,俄方宣布在俄乌边境举行大规模军演。而26日,G7发表联合声明,称已就对俄实施新制裁达成一致,据消息人士称,制裁最早4月28日就会进行。
事实上,4月中旬,东乌危机一度出现缓和态势:17日美、欧、俄、乌四方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基辅当局停止“反恐”,并考虑扩大东乌克兰的自治权,作为交换,亲俄分子退出东乌克兰部分城市政府机关,并解除武装。但4月19日夜至20日晨,斯拉维扬斯克附近亲俄武装检查站发生枪击事件,导致数人死亡,冲突各方同时大做文章,指责对方“犯罪”;4月22日,乌方恢复“东乌反恐行动”,至此日内瓦协议彻底成为一纸空文。
协议之所以破局,关键在于协议四方均将协议当做“以拖促变”,为自己战略展开争取时间的缓兵之计。而协议破局则让双方强硬派不约而同找到强硬下去的理由——妥协是没有出路的,不是吗?
欧方一直对制裁和继续向俄施压态度暧昧,是唯恐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尤其能源问题),但随着日内瓦协议破局,俄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若欧美各国继续这“束手无策”的表现,势必背负本国选民和反对党派的巨大压力,从G7联合声明,和稍早时欧盟寻找统一替代能源供应渠道的努力,可看出它在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俄罗斯同样无法“降调”: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普京支持率一度大幅下降,经济上也找不到外资流失的好办法,民族主义和“大国梦”几乎成为唯一法宝,此时退让等于“自废武功”。不仅如此,5月25日乌克兰计划举行大选,若大选结果为国际社会承认,“非法政权说”将很难存续,所以在选举前,俄还将继续这咄咄逼人姿态。
但高压背后,各方仍是留有余地的。基辅当局一面做出强硬姿态,一面小心翼翼地用兵,两次占领斯拉维扬斯克,又两次主动后撤,边境上一面强调“坚决打击侵略”,一面又称俄军演未侵犯乌克兰领土;西方一面做出强硬施压姿态,一面谨慎地将对乌军事支持局限在“非致命”层面;至于俄罗斯,尽管不断秀肌肉,放狠话,但实际步伐却显得拘谨,和此前在克里米亚的大胆迅速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和基辅当局深知,和俄全面撕破脸皮的代价是沉重的,前者提高调门,目的是逼俄罗斯知难而退,后者渲染危险,则是基于“会哭孩子有奶喝”的考量;而俄罗斯何尝不知,直接武装干预东乌,从政治、法理上都找不到充分理由和广泛支持,甚至在东乌,大多数居民也只是对基辅当局的歧视政策反感,未必支持占领政府机关“来路不明”的亲俄武装,所谓“授权在乌用兵”,其实早在3月2日就已由俄上院做出决定,俄媒渲染不过炒冷饭而已。
从目前情况看,东乌危机各方立场泾渭分明,且日内瓦协议破局后彼此间缺乏基本信任,至少在5月25日大选前难有缓和余地。但各方也深知冲突升级的严重性,在放狠话之余都留有余地,东乌危机演变成西方和俄罗斯间长期的关系“盲肠”、甚至演变成新冷战的可能性都有,“世界大战说”则未免危言耸听。
□陈在田(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