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剧场打破电影“致幻术”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剧热评】

  “2014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请来德国柏林邵宾那剧院多媒体戏剧《朱莉小姐》。一个舞台,一块幕布;演员一会儿在舞台表演,一会儿客串影片拍摄。五一期间,该剧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两场。

  这部作品用后戏剧剧场的方法打破了电影的致幻术,如果《朱莉小姐》只展现拍摄好的影像部分,是不可能达到对于自我和心理真实性的反思效果的。

  《朱莉小姐》堪称戏剧构作的优秀范例。英国导演凯迪·米切尔对斯特林堡1888年的同名剧本做了大量删改,完全摈弃了带有强烈“仇女情结”的原作者的叙述角度。米切尔的戏剧构作从原剧的次要人物——厨娘克里斯汀的视角,呈现了她的未婚夫让和主人朱莉小姐之间的情爱欲望与内心角斗,进入到克里斯汀这个被忽视、被践踏的底层女性的痛苦内心,从而赋予作品以鲜明的女性主义与阶级批判性质。

  在指导演员表演时,米切尔采取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以“强烈的情感”、“表演的现实主义”而著称,也用精神分析方法深入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在《朱莉小姐》一剧影像部分的表演中体现得十分清晰。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部排演作品用后戏剧剧场的方法打破了电影的致幻术,把影像的拍摄和剪辑当场完成,并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跳出了“单一人物视角看待事件”,避免了观众会沉溺于怨天尤人、将克里斯汀的人生苦痛归咎于命运的单纯移情效果。

  这种极端的导演剧场方式对演员提出了很高要求。演员必须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表演中不断跳进跳出,刚刚扮演任性伤心的朱莉,下一秒钟就要跳出来去操纵摄像机拍摄。主演克里斯汀的是邵宾那剧院的著名演员茹丽·博夫(Jule Bowe)。她原本学的是运动治疗专业,在外伤康复医院工作。医生的经历、心理学的基础使得她在表演时有一种观望的冷静,超出于悲情之外。

  这样的表演处理促使观众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人的心理真实?顺着克里斯汀的偷窥视线中,我们看到的朱莉小姐和让是真实的吗?抑或是伤心的厨娘站在她的视角所构架出的现实?屏幕上呈现的那个克里斯汀,她的“本我”人格真实吗?抑或是夫权社会和基督教信仰所构架出来的一个饱含偏见的所谓“自我”?“个人”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这些,都是这部别出心裁的导演剧场作品带给观众的思考。

  有趣的是,米切尔和华纳2011年合作过一部影像装置作品,探讨的就是这个主题。在这部题为《五种真实》的作品中,演员被要求用欧洲导演剧场史上的五位著名人物——阿尔托、布莱希特、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式表演《哈姆雷特》一剧中奥菲利亚的发疯场面,并将这些在并置的十块屏幕上同时循环播放。

  这个作品和《朱莉小姐》一样,促使人们反思表演中的真实,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真实。让我们设想,如果《朱莉小姐》只展现拍摄好的影像部分,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反思效果的。

  略为可惜的是,因为这部原本在小剧场演出的室内剧在中国演出时换到了大剧场,造成十排以后的观众对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看不清楚,削弱了演出效果。然而,独具匠心的创意、出色精准的技术和完美的完成度应该获得掌声。

  □李亦男(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随着一个文本被吸纳进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抬上“经典”宝座,符合该社会权力拥有者价值观的文本阐释悄然附着在了文本之上。在作为文化遗产的经典文学形成过程中,这种阐释已经变成了一种陈词滥调。因此,戏剧排演、演出就意味着要对已有文本保持历史化距离,摈弃寻找文本“原义”的徒劳努力,根据当下社会状况,使用、阐释、改造文本。这种创作方式就叫做“戏剧构作”(Dramaturgie)。

  在德语国家,以导演为中心的排演方式被称为“导演剧场”(Regietheater)。导演剧场将导演、而非剧作家看作为发生在当下的戏剧演出的作者。深受葛兰西、福柯等人关于经典及其建构过程理论影响的德国剧场人认为,文本的所谓“原义”并不存在,或起码并不重要。导演剧场与戏剧构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通过这种方法,剧场实践者不再把舞台手段看作呈现剧作“原义”的工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