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无舞台表演不如直接拍电影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朱莉小姐》只展示出了一个完整的文本,就是它的影像文本,反观舞台现场上的一切,都是碎片化的、“间离化”的、拒绝观众观看的。

  “剧场化身片场”是否就意味着“戏剧与电影的极致融合”?穿着戏服的演员熟练地移动着摄影机的位置,现场音效的处理严丝合缝,中景与特写之间的镜头转换自然……《朱莉小姐》用制作精良的影像和严丝合缝的技术配合,赢得一片交口称赞。然而在我看来,这舞台上的一切除了能证明“戏剧演员是无所不能的”和“不会剪辑的摄影师不是好导播”之外,如此的形式真的适合如此的内容吗?换言之,我们究竟是在看戏,还是看电影?

  《朱莉小姐》试图在舞台空间上完成两个文本的叠加,一个是演员在现场的表演,另一个是经过摄影机所选择和重构的影像文本,以期形成一种“1+1>2”的复调效果。诚然,屏幕上的画面十分精致考究,有些镜头设计精巧、角度新奇,甚至已经超过一般艺术电影的水平,比如厨娘克里斯汀睡觉时180度的翻转,水流划过镜头,水波上人物倒影的叠化……

  先不提边录边播这种形式固有的局限性(跟焦困难、运动受限、连续特写可能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单纯从形式构建来说并没有实现其原有意图,《朱莉小姐》只展示出了一个完整的文本,就是它的影像文本。反观舞台现场上的一切——碎片化、“间离化”、拒绝观众观看的。

  从“1+1=?”的角度说,舞台呈现的现场表演这个“1”基本无限趋于零,也就使得这种对戏剧舞台边界的探索丧失了最基本的根基。更何况,演员和摄影师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会严重地间歇性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他们对屏幕上影像呈现的接受和理解。

  窃以为,如果这种舞台表现形式出现在80年前,甚至50年前,那一定是戏剧舞台的一次有益的飞跃。因为那时候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和娱乐形式才刚刚诞生,大多数电影观众并不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他们是那样热切地渴望着了解关于这种神秘的“活动照相术”的台前幕后、前世今生。可是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技术普及,经济上的中产阶级与文化上的中产阶级日趋重合,走进剧院观赏戏剧的大多数观众早已熟知了电影背后的秘密。这种尝试也自然可以被认为是某种程度的徒劳无益了。

  既然有着从配角视角改编经典的编剧能力,有着演技超群、全都可以一条拍过的优秀演员团队,有着一个无所不在而又无所不能的摄影团队,有着制作精良、一看就价格不菲的道具布景,导演和制作人为什么不干脆把它直接拍成电影?电影完全属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胶片为载体的属性使它与戏剧相比简直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一本万利,何乐而不为呢?按照目前这70分钟的影像成色,保守估计,即使入围不了戛纳,说不定还能拿一个金熊呢!

  □祖纪妍(北京大学硕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