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上市公司·公司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上市公司·公司评论
上一篇

成长股的烦恼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成长股陷入一轮深度调整,A股、中概股概莫能外。市场情绪高涨时,人们热衷高谈阔论成长股的概念;市场回调时,大家又重新关注起成长股的增长率。市场就是这样,忽而远视,忽而近视。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飘忽不定,不如认真研究成长股的成长逻辑。

  成长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而能否战胜这些烦恼,往往意味着成长型企业能否实现既有增长模式到下一个增长模式的顺利过渡,即能否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

  我们不妨以一个中式餐饮连锁的成长路径为例,分析不同阶段成长型企业面对的烦恼。

  陈老板在广州开了三家中式快餐店,生意不错,一年流水有一两千万。他想做一个上市公司。要上市,必须规模扩张。要规模扩张,必须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中央厨房系统的支撑。于是,第一个考验来了。

  陈老板向麦当劳学习标准体系,又挖来一个肯德基的区域经理做公司副总,对供应链进行重塑和优化,中央厨房也建好了。由于在广州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本地扩张顺利,一年内迅速做到10家店。

  广州的市场做得差不多了,陈老板决定做异地扩张。外地市场的消费者口味、喜好差别很大,并且对于陈老板的品牌完全没有认知。于是,第二个考验来了。

  经过几年的扩张,在全国主要市场该开的地方都开店了,靠原品牌终端扩张似乎越来越难。陈老板决定再做一个新品牌。于是,第三个考验来了。

  新品牌的定位不能与老品牌重合。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来过。由于定位有问题,陈老板的第一个新品牌赔得厉害,只好关了。之后,陈老板总结第一个新品牌的经验和教训,又启动了第二个新品牌。这回因为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取得了成功。

  至此,陈老板的公司已经实现了近十亿的收入规模,手握两个全国性餐饮连锁品牌。可公司还要发展,而做新品牌不仅辛苦,培育期还非常长。陈老板决定做收购。于是,第四个考验来了。

  第一个品牌刚收下来,由于企业文化差异过大,核心团队大半都跟前老板走了,一年下来,关了一半的门店。陈老板这才明白,收购这碗饭真没那么好吃。成长之路,依旧漫长。

  陈老板的案例讲完了。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行业,会面对不同的成长的烦恼。但优秀成长型企业的最大共性,即在于能够持续地战胜成长的烦恼,实现持续的同心圆扩张。

  了解到成长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烦恼和挑战,投资者可以更好选择成长股投资标的。可能的策略有两种:一是选择综合素养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背后的逻辑是,相信这样的公司具备战胜一个又一个成长期烦恼的能力;二是选择在成长股某一发展阶段的提速期介入,背后的逻辑是,买相对笃定的成长,而规避跨成长阶段节点过程中的跨越失败风险。当然,不管采用何种策略,都需要看懂成长股的成长逻辑。

  □徐大卫(时间投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