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缺水”的马拉松岂能不危险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马拉松本身就是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运动项目,参与者需要正确认识自我极限,组织者当然也要在供水等安全保障上做到位。

  2014年5月25日上午,2014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10名参赛运动员出现身体不适,其中,20岁的小冯倒在半程马拉松赛16公里处,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5月26日《春城晚报》)

  马拉松等长跑运动曾发生多起猝死事件,2012年的广州马拉松赛就有两条年轻的生命猝死。纵观各国历史,马拉松猝死事件不胜枚举,不止是业余选手,专业选手也有丧命赛场的事例。

  因此,我们要更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马拉松项目的危险性,并且正视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且跑且珍惜,不论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都应以保护自己的生命为前提。

  奔跑有益健康,但过量的奔跑就是有害健康。马拉松项目不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选择,也是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运动项目。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争相开展马拉松,因为这个项目成本低,却能带来较强的推广和宣传。在此等语境下,马拉松被包装成一种时尚运动,健康的口号被放大,危险却被隐藏其后,“挑战自我极限”煽动着青年人的神经,而身体的极限却是一个坎,有时候该放弃的时候就要勇于放弃。

  此外,与举办马拉松的急切相反,很多城市并没有做好迎接马拉松的硬件和软件准备。昆明当时气温已达30摄氏度以上,长跑对体力和水分的要求很高,而当地饮水点显得少且供水不足,有些选手发现10公里项目比赛中竟没有出现饮水点,只能忍着焦渴“干跑”了很长距离。并且,赛前主办方承诺的移动厕所也没有出现,不少选手只能在路边绿化带解决内急问题。

  一场赛事中出现一例猝死是偶发事件,出现一例猝死,9名业余、一名专业选手被送往医院急救还能说是偶发事件吗?虽然在参赛选手报名表之后都附有“负责声明”,并且参赛者都签了名,但一句“参赛者个人承担责任”,显然不能成为组织不力的免责借口。

  □王琦(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