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下一篇

中国世界遗产地

社区参与意识需加强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上接D06版)

  ■ 当地参与

  世界遗产地提倡公众参与、社区参与,公众参与、社区参与程度高,遗产旅游也往往做得比较好。对于中国的一些世界遗产地,当地人们自己的认知和保护做得还不够好。

  如今有一种倾向,是游客来得越多越好,因为旅游是可以带来经济收益的,但是旅游也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需要长期的可持续的考量,对其影响进行评估。要把不合适的旅游行为阻挡在门外面。

  韩锋在游历巴厘岛的神庙时,发现当地人对庙宇文化的尊重很让人敬佩。在进入巴厘岛一座最大的庙宇前,每个人都要穿裙子,和韩锋一道的印尼文化部官员因为没有穿裙子,穿了牛仔裤,而被拒绝在门外。韩锋认为,对于寺院保护,游客要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可持续旅游。

  游客到一个遗产地去,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去的,而不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去,应该非常尊重当地的文脉、地脉。遗产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不应该是一种消费文化。遗产地的原住民,也应该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这样才能够让游客更尊重文化遗产。

  专家建议游客:“你们是外来人,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而外面的游客慢慢地也会习惯,并且接受了这样一种文化。”游客必须要尊重别人,把自己看成“外来人”,而不是主人。

  中国游客到遗产地旅游,有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主人”,把遗产地的从业人员只看成是“服务人员”,这是不可取的。

  遗产地社区、民众要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责任感,这是需要慢慢培养的,目前中国江浙地区,南京、扬州、杭州等地的居民对于拆房伐树等事情,也会有意识地去“告状”,这对于整个决策机构要定什么政策法规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一些遗产地社区的发言权、主导意识不强,很多监管行为就会缺失。而在澳大利亚,卡卡都国家公园(kakadu National Park),这里的少数民族原住民都很有发言权,原住民有自己的“委员会”,土著人参与遗产保护事物中去,少数团体也有一种话语权,而这样才有真正的文化尊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