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没有农民种田,哪有文化景观?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哈尼梯田:农民是景观的创造者,需要他们上山干活。遗产地指望着原住民赚钱,梯田撂荒,也就没有了壮美的梯田景观。

  ■ 利益共享

  案例:哈尼梯田

  张凌云指出,有些地区拿到“世界遗产”这块牌子,将之作为一个营销的噱头,背后有很多“不可持续”的隐忧。

  云南哈尼梯田属于文化遗产中的“农业遗产”。申遗成功以后,祖祖辈辈耕种的梯田,使用的引水渠,以及整个农田的耕作系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但是当地的农民作为景观的创造者,作为“活化石”,这个景观消失了。

  哈尼梯田世界遗产,需要考虑农民的补给问题,让农民参与景区管理、分红。这就是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和公平的问题。

  农民是景观的创造者,这个情况并不像其他一些地区,只是老建筑遗留下来,农民搬走了,当地不指望原住民赚钱。而哈尼梯田的农民需要上山干活,遗产地指望着原住民赚钱。梯田撂荒,也就没有了壮美的梯田景观。

  在哈尼梯田种地的农民,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再是农民,种地是他们的工作,种的是地,产出的不是粮食,产出的是景区的经济利润。所以不能以微薄的收入补偿将农民打发。

  如今可以依靠旅游,农民如果不想去种地,文化景观就会消失,世界遗产也就不存在。但如果要种地,这个分工就不合理了。农民种地,开发商圈起地来,卖门票挣钱,这一定程度上是窃取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利益如何共享?这是涉及到公平的问题,也会影响到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