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汽车周刊·重组回忆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汽车周刊·重组回忆录
下一篇

当下车企兼并重组浪潮中回顾中外经典案例,“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寻找启示

车企如何在一起?(3)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B11版)

  华泰与萨博 一盘失败的快棋

  如果说长安重组昌河与上汽收购双龙都是仅维持四年的短暂“婚姻”的话,那么华泰与萨博和“闪婚”、“闪离”则更像是一对儿不成熟孩子的“爱情闹剧”——从签订合作协议到终止协议仅仅用时9天,创造了兼并合作的新纪录。

  2011年5月3日,当许多人还没有从“五一”假期的欢愉中回过神儿来的时候,华泰汽车与萨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并计划投入1.5亿欧元,通过入股世爵汽车29.9%的股份与萨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过仅仅9天后,萨博汽车却发表声明称,由于华泰汽车不能满足双方合作协议中的条件,萨博母公司世爵单方面发出声明表示终止与华泰的合作协议。4天之后,萨博与庞大集团结盟,庞大集团宣布出资6500万欧元购入世爵汽车公司24%的股权。2011年6月13日,世爵汽车再次发表声明称,世爵、萨博、庞大及青年莲花汽车集团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将涉及约2.45亿欧元的股权投资以及三方组成的生产和销售战略联盟。至此,这场“闪婚”、“闪离”的闹剧宣告结束,华泰从此跟萨博无缘,而后来北汽通过收购萨博车型平台和相关知识产权又攀上萨博。曲折迂回的收购经历,让人唏嘘。

  上南合作 催动品牌重生

  就在上汽收购双龙汽车的当年,积极谋求“国际资源,为我所用”的中国汽车进行了几个性质大致相同的海外并购项目。其中包括上汽集团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以及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而这场中国汽车“自家内讧,便宜他人”的事件也最终导致了中国汽车业的又一个大型并购案的诞生。

  2007年12月26日,在上层的认可与推动下,上汽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南汽母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按照协议内容,跃进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将全面融入上汽。至此,英国罗孚在华分散的资产荣威、MG正式合为一家,英伦品牌在华获得重生。不过与此同时,南京菲亚特则烟消云散,流落后的菲亚特开始在华重新寻找合作伙伴,后来情定广汽。

  这个当时最大的汽车兼并案后来也催生了上汽、南汽资产的重新组合,及时推行的“百日整合”也让两个文化迥异的企业快速实现了磨合,上海、南京的区域汽车市场正式实现联动。收购完成后,凭借消化吸收罗孚的技术和多款车型平台,上汽成功打造了荣威和MG的双品牌,销量稳步增长,品牌溢价堪比合资车厂,成为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中最成功的模式之一。即便是在2013年汽车市场整体增势放缓的背景下,荣威和MG双品牌也完成逆势上涨,以23万辆的销量在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中名列前茅,同比增长15%。而更为重要的是,上南合并之后,还催生了一个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根据统计,去年上汽单年实现国产整车销售510.6万辆。

  ■ 声音

  可先“1+1=2”

  车企兼并重组并非易事,人才、管理、品牌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整合,各方利益交织、诉求不同,容易出现各种冲突无法调和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还是应当按照市场原则来处理这些利益纠纷。如果问题真的难以解决,那不妨“让下一代来解决”——先让双方企业维持各自自我的发展,也就是各干各的,先达到“1+1=2”的效果,今后条件许可时再考虑1+1>2,这可能也是目前一些车企兼并重组时可选的最佳方案之一。

  ——汽车营销专家张志勇

  新京报漫画/陈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