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新艺术特刊·讲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5:新艺术特刊·讲堂
下一篇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将军墓中的异域画风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中国美术史之壁画篇

  北齐在美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一方面开领时代之先,承汉启唐,另一方面其中也表现出新风格所蕴含的域外因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0年在太原东郊王家峰新发现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就因这一特点表现突出而震惊美术界,其保存之完好、绘制之精美、风格之独特,远超出人们以前对于北齐绘画的认识和想象。2003年,它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徐显秀是北齐武安王,是一位屡立战功的将军,镇守过边关,与西域诸帮有较为频密的接触。徐显秀墓在墓道和墓室四周绘有壁画,墓道两侧画出行的仪仗队伍,人物布置层层叠叠,前后遮掩,又安排得疏密有致。墓室中描绘的是墓主夫妇宴饮和出行的盛大场景。墓室北壁画墓主夫妇坐帐宴饮的图像,墓主夫妇左右两侧则画伎乐演奏,其中的曲项琵琶等是明显的西域乐器。墓室东壁画备车图。画牛车于中央,前后画执旗的侍从,旌旗飞舞,冠盖攒动,非常壮观。墓室西壁则画备马图,画中画一匹骏马空鞍正等待着主人,左右画即将出发的队列。南壁墓门上方则画怪兽神祇。整个墓道墓室壁画构思完整,浑然一体。

  徐显秀墓壁画通过比较简单的铁线描画轮廓来造型,准确简洁。人物头部略微拉长,造型浑圆,显得丰厚饱满。正是所谓“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加”的新人物画造型样式。通过这种造型,我们似乎看到了唐代那种以胖为美的某种来源。

  徐显秀壁画还表现出了其他一些新的风格要素。一是徐显秀墓壁画中的晕染画法。这种画法主要是在人物的眼角、嘴角、脖子等在身体表面看起来较低的地方,施以薄染,以橘黄色作退晕色,深浅浓淡随结构转折而略有变化。这是流行于西域的画法。二是它较多使用了许多暖灰的色彩,整个画面显得明快别致。整个墓室壁画在壮观的出行场面中,笼罩着一种暖灰的色调中,天空用偏冷的淡黄色,地面用略重的土黄色,形成黄色调,旌旗以及飞花偶用青色,形成对比,加强效果。画中众多的人物衣着,从赭红、淡红、赭黄、中黄、淡黄等一直到偏暖的灰白色系列,不但统一中有变化,而且人物位置以及前后关系,不是靠明显的线条来区分,而是靠色彩的微妙差异。

  看到它,仿佛有一种西方油画般的微妙色彩变化,其细腻之感令人赞叹。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这种色彩与常见中国绘画用色模式,就不难发现,它大量使用间色、复色以及运用灰色的方式与西域画风有关。有学者指出,这和来自西域流行于东魏北齐的用胡桃油调色的“胡画”有关。

  【小知识】

  “疏密二体”

  在晚唐的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画有疏密二体”这个说法。将顾恺之、陆探微的画风看成是“笔迹周密”的密体,将张僧繇(南朝画家)、吴道子的画风看成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对于密体的画风,我们从顾恺之的流传作品中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而疏体的画风,因为张僧繇没有可靠作品传世,一直不是很明确。由于北齐和南梁的密切关系,徐显秀墓的壁画人物画风应该与张僧繇画风有联系。徐显秀壁画风格在人物形象上的立体感,简洁的线条、渐变的色彩和张僧繇的“凹凸花”画法比较相像,而徐墓中这种用线简洁而形体周圆的人物画,正符合张彦远所说的疏体的风格特征,是北齐时期流行的画法,应该属于北朝后期新出现的“疏体”风格。徐显秀墓壁画的出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疏体画风的源流。

  □邵军 

  男,1973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天门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当代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