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上一篇

叙利亚战争知名女记者佛兰西斯卡·波丽对新京报讲述战火人生

“竭尽全力活着出来”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2004年7月,美联社记者David Guttenfelder在拍摄一名美军士兵。

  姓名:佛兰西斯卡·波丽

  年龄:34岁

  国籍:意大利

  学历:拥有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人权硕士学位和法哲学的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曾是一名联合国人权官员,2012年辞职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主要经历:出版了3本书,一本是关于科索沃,一本关于巴勒斯坦,最新的一本关于叙利亚阿勒颇

  报道叙利亚战事

  多数人离开,她选择返回

  去年12月,佛兰西斯卡·波丽决定重返叙利亚重镇阿勒颇。那时候,大部分记者开始从阿勒颇撤离,希望在战争变得更为血腥暴力之前离开。

  “我告诉我自己,战争有没有结束不重要。我需要回去,因为伊斯兰国(ISIS)来到阿勒颇之后,变得更加危险。”

  “我尝试一切办法进入阿勒颇,又竭尽全力地活着出来。”当波丽重新进入阿勒颇的时候,所有的报纸为之疯狂,也充满怀疑——这个年轻的意大利自由撰稿人又回去了!

  波丽成为第一个重返阿勒颇的记者,第一个报道叙利亚政府军轰炸阿勒颇的记者。

  “轰炸没有停止。每20分钟,直升机上就会扔下炸弹,还有狙击手。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死亡,人们在挨饿,这让我震惊。”她说,“因为我曾经是人道主义官员,所以我离开阿勒颇时第一个联系的不是编辑,而是挪威难民理事会的一个朋友,告诉他阿勒颇的情况。他当时就说,赶紧给潘基文打电话,赶紧把人们撤出来,否则人们都会死的。”

  谈到在两年的叙利亚生活中,什么才是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波丽激动地讲起重返阿勒颇一事。

  重点并不仅仅在于战争,而在于歧视。除了法国的媒体,英国和美国的报纸都不相信波丽这样一个年轻的意大利自由撰稿人真的能够进入阿勒颇。

  “我并不奇怪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他们不是因为你的内容认可你,而是因为你的性别、国籍、种族、身份来做判断。这是可耻的。”她说,在去年9月,她报道阿勒颇一处世界遗产由于反对派和政府军交战而起火。报社的编辑给她发邮件说,“我要购买你的文章,但是要用我们记者的名字”。

  接触ISIS武装人员

  “真正疯狂的是外国战士”

  波丽认识被斩首的美国自由撰稿人弗利,两个人曾经一起共事过。但是,波丽不愿意多谈弗利的事情。

  “在战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波丽的语调显得有些悲伤。

  2014年8月19日,在绑架弗利近两年后,ISIS将杀害弗利的视频传到网络上。

  此时的波丽,同样在叙利亚。她在自己的“推特”上写道:“他们看起来把吉姆·弗利处决了。我们……我们……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

  但对战地记者面临被绑架的危险,波丽似乎不是那么畏惧。

  “我们总要有点信念,如果没有的话,没有办法继续,因为太艰难了。所有人都可能被杀,都可能被绑架,为什么你自己回家了?”她说。

  “一旦来到这里,这就是自己的工作,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她说,“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死没有关系,但是不能为了愚蠢而死。我觉得乌克兰的战争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如果死在克里米亚,就毫无意义。”

  在波丽看来,最新崛起的ISIS也并非全是可怕的人。去年,她接受了这支极端组织的邀请,和他们呆了几个月。

  但她不喜欢和ISIS中来自外国的武装分子相处,哪怕是来自欧洲的也不喜欢。因为“叙利亚人是可以放心与他们在一起的,真正疯狂的是外国战士”。

  “叙利亚本地的武装人员,不管他们是不是属于ISIS组织,能够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关心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们比来自国外的武装人员更加温和。外国战士就是噩梦,不管他们是从阿富汗还是从欧洲来。”她说。

  半路出家的美女记者

  弃联合国高位奔赴战地

  波丽今年34岁,来自意大利,拥有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学士学位。

  在当记者之前,她是一名联合国的人权官员,曾经在动荡的科索沃工作。在她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在波斯尼亚,一堆脑浆迸射到我的身上。我的青春就此结束了。当时我23岁。”

  在中东,波丽踏上的第一块土地是巴勒斯坦。她将那里看做自己在中东的“家”。随后,因为难民问题,波丽前往黎巴嫩工作,后来是利比亚,叙利亚也去过。

  “触动我投入新闻行业的原因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意大利记者拍摄的一组照片,令我非常震动。照片拍得很好,我感觉在照片中看到的叙利亚人,也在看着我。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到叙利亚去。”她说。

  波丽没有过多准备。看一些书,大概了解一下当地的知识。找各种在那里能找的人,交朋友,结交朋友的朋友,迅速形成一个人脉网络。

  经过两年的努力,波丽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叙利亚的书籍,卖得不错。

  “对于未来,我也不好说。我希望以后继续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不过如果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媒体做支撑。比如,对于我这样的自由撰稿人来说,签证问题就是个大难题,因此我去不了利比亚和伊拉克。”她说,“很多自由撰稿人做几年就转行了。我也不确定以后会不会回国。”

  波丽的母亲很不理解女儿的转行,“我妈妈她不停地跟我提起,说我以前在联合国工作,很好很体面的工作,为什么要辞职写稿子?”

  代价不菲的战地报道

  在叙每天要花上千美元

  在叙利亚这样的地方,像波丽这样的外国人,如何能够进行采访?

  波丽会多种语言,因此她能够给多个国家的媒体投稿。她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叙利亚的自由撰稿人,很多人的稿费只有70美元一篇。

  波丽比较幸运,稿费有时候能够达到100美元。由于能够一稿多投,因此她的资金还算相对充裕,能够雇用关键的“当地助手”(fixer)。

  这些人为记者联系采访、充当翻译、安排生活,但是要价也不菲。“比如我现在在加沙,想要采访哈马斯,这个人就能帮我联系。可以说,我们80%的稿子都是靠fixer的帮助才能完成。”

  “在战区什么东西都很贵。在加沙差不多得付300美元一天,你要知道在加沙70%的人平均月收入不到200美元,300美元日工资是天价了。只要是在战区,只要有记者,什么东西都变贵了。在叙利亚,就在上周,我每天要支付1000美元,在乌克兰,我们每天大概要花350美元。”波丽说。

  有些大报的记者财力充足,能付得起助手的钱。但是有些记者就不行,比如葡萄牙的记者,就给不了多少钱。

  “不仅是当地人想赚钱,有些外国媒体为了拿到有价值的信息肯出高价,推高了价格。”她说。

  根据波丽的经验,在类似叙利亚这样的地方,必须选择自己想要报道战争中的哪一方。如果在一开始与一方建立的关系,基本上就没有机会报道另外一方。她说:“我总说我的新书不是关于叙利亚,而是关于阿勒颇。因为叙利亚非常复杂,我呆在阿勒颇,几乎不可能跑到大马士革去报道另一方的情况。”

  B04-B0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