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作为多年来关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专家,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早在2004年就提出北京要发展两个新区,建立“反磁力中心”以疏解城市功能;十年后,肖金成则开始呼吁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城市群。
协同发展尚待敲响“开场鼓”
新京报:从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三地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
肖金成:京津冀三地近半年的变化很大,更多是由被动转为主动。尤其北京,成立了有关机构,搞了很多研究,例如动批迁移方面已经有动作,主动和河北联系对接。天津也在主动和河北联系。另一个方面,三地甚至全国学界、媒体等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我印象里,对一个区域发展有这么高的关注,过去只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出现过。
当然,现在大家还在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正式给协同发展敲响开场鼓。
新京报:发展规划担负着顶层设计的任务,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肖金成:这包括京津冀各自的具体定位、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如何分工协作、生态保护如何推进等等。有了顶层设计,有区域合作架构,然后才有各个专项规划颁布,才能付诸行动。
打造产业平台需集中财力投入
新京报:很多人都关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的重点方向应是怎样的?
肖金成: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实现互通互联需要花钱,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铁路有了,但从北京到张家口的、到承德的,石家庄到天津的城际铁路也需要建立,这都需要实实在在地花钱。第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目前,河北和北京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第三,河北以及北京、天津部分郊区发展,要解决产业发展慢,产业发展不合理的问题,就需要财力投入打造新区、产业园区等平台。
这就涉及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改善投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不改善投资环境,企业就聚集不了;企业聚集不了,就没有就业岗位;没有就业岗位,城市规模不能扩大,城市化水平不能提高。现在河北大多数产业新区都是县里投资,资金投入不足。为什么不能集全省之力搞两个新区,真正实现改善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支持?浦东模式、滨海新区模式都很成功,为什么不能复制到河北?京津冀的新区建设需要国家投入,需要提升其地位。
发展城市群应避免城市悬殊太大
新京报:你认为现在京津冀要发展城市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肖金成:2004年提出反磁力中心,来解决城市发展摊大饼。但十年之后,大饼已经摊到通州、大兴、顺义,中间没有分隔了。再谈北京城市功能的疏解,就要跳出北京,在更大的范围发展城市群。
城市群中的城市是有间隔的,像蒸窝头。蒸窝头最怕连起来。假如河北在围绕北京的14个县市大搞建设,北京城的“大饼”就完全可能连到周边,那将是一个什么状态?交通、环境会成什么样子?
新京报:发展城市群应注意哪些问题?
肖金成:城市群以大城市为核心,其他城市与之紧密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合理分工,要实现双向辐射、多向辐射,避免同质恶性竞争。
我们说蒸窝头怕连在一起,但窝头大小可以差不多。京津冀区域有北京、天津两大都市是优势,但其他城市不能差得太远。差得太远,中间就是悬崖,而不是缓坡。缓坡有利于产业转移、协同发展;如果中间是悬崖,企业和人就都不愿意去。
要弥补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就要打造好核心城市以外的产业平台,让企业能赚钱,企业才愿意去;搞好公共服务,人才愿意去。
语录
京津冀区域有北京、天津两大都市是优势,但其他城市不能差得太远。差得太远,中间就是悬崖,而不是缓坡。缓坡有利于产业转移、协同发展;如果中间是悬崖,企业和人就都不愿意去。——肖金成
新京报记者 张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