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察与不察,政治新生态已开始迎面走来,且在不断优化途中;适与不适,是政治新生态下必须要作的抉择。适应政治生态发生的积极变化,显然是一项急迫而现实的任务。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还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的确,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整治“车轮上的腐败”、刹住“会所里的歪风”,到叫停“吃空饷”、送“红包”和购物卡,直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一年多的反“四风”,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会风气明显转变,政治生态已悄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你改变,政治生态就改变。”表达了社会对公职人员抱定操守的期许。到今天,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政治生态开始优化了,“你”,适应了吗?
现实显然不令人乐观!有人喟叹“官不聊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甚至单位福利都没了,原先的“好日子”已成了明日黄花,一去不复返;有人感觉“为官不易”,围关权力的笼子越来越密,社会的监督如影随形,“官”越来越不自在、不好当了;更有人干脆“为官不为”,不让吃喝、难于贪腐,也就不奋斗、不进取、不担当、不作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些现实中的“怪状”与社会情绪很值得关注和警惕。在现代社会,官不聊生其实是对以往公务员队伍存在的隐性福利、“账外收入”的变相坦白。“为官不易”是政治文明的进化,公职人员就应该在民众的聚焦、社会的监督、制度的制约中工作,心存敬畏恪尽职守,不能胡干蛮干乱作为。“不易”不能成为“不为”的托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质就是尸位素餐。凡此种种,需要警惕的,则是其反映出“官场”对政治新生态还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
现实中,一些公职人员一方面把政治生态不佳,当作不能坚守底线、保持自己政治修养的挡箭牌;另一方面,当政治生态的基础面已发生明显改善时,对旧的状态又心存留恋,仍想“细心地保留着令人憎恨的东西”。树立脱“旧”入“新”意识,适应政治生态发生的积极变化,显然是一项急迫而现实的任务。
应该看到,“八项规定”、反“四风”只是最低标准,远不是最高追求。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不再只是“一阵风”,而将永远都在路上。
同时也要抛却顾虑心理,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党纪国法是“高压线”,也是“护身符”。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履职,树立法治思维、把握好公私的边界,“自觉为官”。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以百姓心为心、以问题为导向,夙夜在公、时不我待,去懒向勤、去虚向实,积极进取、敢于担当。
反“四风”、营造“好的政治生态”,是对一度被“污染”的从政环境的当头棒喝。“你”,察与不察,政治新生态已开始迎面走来,且在不断优化途中;适与不适,是政治新生态下必须要作的抉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