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饥饿挑战”切勿成为无本之木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号召公众以体验饥饿等形式感同身受,再移情捐款给营养餐,从饥饿跳转到贫困再到捐赠营养餐跨越了三个不同的社会话题,更加需要足够的理解力才能完成。

  据媒体报道,名为“挑战饥饿24小时”的公益活动在网络上热传。活动倡导16到60岁有条件的人在16日20时至17日20时期间,24小时不进食。体验者可以分享心得体会,并邀请三位好友参加。若不能完成,也可把自己的微博、微信头像更改为“饥饿24”活动图标,捐出相当于一天餐费的善款,支持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的“爱加餐”项目。

  或许是因为冰桶挑战一夜之间的火爆,公众参与式的公益模式开始走红。因此,当依葫芦画瓢的活动蜂拥而至的时候,需要提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如何,要发动社会的参与,社会是否能够接受?缺乏社会基础会影响公益活动的最终效果。

  “饥饿24”活动认为世界上有8.6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而中国还有不少的人群处于贫困线,从而号召公众以体验饥饿,再移情捐款给营养餐。但绝大多数人对公益活动本身就不够了解,从饥饿跳转到贫困再到捐赠营养餐跨越了三个不同的社会话题,从体验到行动要完成一个三级跳,更加需要足够的理解力才能完成。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不少人想当然地将活动理解成了反对浪费的活动,因为这样理解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现实。

  相对而言,国内白血病筹款类公益项目,几乎不需要什么大型活动,就能看到很好效果。其中原因要追溯到1975年的日本爱情剧《血凝》,该剧被引入以后,无数人为白血病人的悲惨和坚韧所感动。今日的白血病捐款风潮,正是得益于当年深入人心的连续剧和多年的公益捐款体验。

  回过头来,如果公益组织希望推动更多人为儿童的营养餐而捐款,基础工作应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用新颖的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到缺乏营养对贫困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带动社会公众参与。很可惜的是,目前的挑战饥饿活动模式,距离这两个部分还有一定的距离。

  以活动来带动公众参与的公益模式是很好的尝试。但不能光看到冰桶挑战在美国一夜之间的巨大成功,就忽略了美国公益机构此前二十多年的铺垫。公益活动的发展,更需要避免成为无本之木。

  □姚遥(公益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