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预决算公开不可缺“解疑释惑”环节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要保证预决算公开“解疑释惑”不落空,得有硬性制度保障才行。也就是说,应当在相关法规制度上,明确“解疑释惑”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对于那些不积极履行义务的部门,应有相关罚则。

  昨天,广州市108个市直预算部门开始公开本部门的2013年部门决算。此次决算公开,广州市财政局在通知中要求,各部门“跟踪舆情,主动引导,及时解疑释惑,避免公众误解”。对此,一直给预决算公开“挑刺”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好!那就等着瞧!纳税人肯定有疑问,我就看这些部门会不会解释,能不能解释清楚?”(据《南方都市报》)

  预决算公开,如今已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普遍做法。然而,从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的预决算公开实践看,能做到让民众真正满意的,还不多见。民众对于一些部门公开的预决算,要不看不懂,要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程度,与民众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

  造成这样的现象,除了是因预决算本身编制得比较粗疏,含金量较少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预决算信息公开之后,相关政府部门总会认为自己已万事大吉,此时尽管社会上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但这些部门并未养成习惯,主动俯下身架,与民众主动沟通说明。没有沟通,也就没有检讨和改进,这也正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预决算公开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所在。

  预决算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民众监督,但民众对于公开预决算总是一头雾水,公开就成了走形式。所以,广州市财政局要求在预决算公开中增加“及时解疑释惑”,无疑很有必要。预决算公开,绝不该是一锤子买卖,它理当是政府部门与民众的连续互动过程。以我国香港为例,政府预算案发布后,相关负责官员会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电台、电视台等公众舆论平台,以及举办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针对民众关心的问题,详解预算案方方面面。

  我们也应当建立类似的沟通机制,例如,对于民众的公开质疑,相关部门的负责官员有责任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回应,另外,各部门应公开邮箱和电话,接受民众对于本部门预决算信息的询问,在预决算公开一段时间后,财政部门可牵头,分批举行由各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记者会,集中答复社会对于预决算的种种疑问。

  应当说,与民众沟通互动,这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在于,我们拿什么约束相关的政府部门,让其认真履行“解疑释惑”的义务。正如政协委员韩志鹏所担心的,“这些部门会不会解释,能不能解释清楚?”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此前舆论曾对广州各部门公开的预决算表达种种不满,但广州财政局则表示无能为力。

  因此,要保证预决算公开“解疑释惑”不落空,得有硬性制度保障才行。也就是说,应当在相关法规制度上,明确“解疑释惑”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对于那些不积极履行义务的部门,应有相关罚则。在预决算公开上,我们多强调“应当公开”,但现在看来,在法定程序上明确“如何公开”,其实是更关键的问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