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267本存折冒领低保金”何以发生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苍蝇式腐败”的背后,是基层民众知情权的缺位,倘若通过行政事务的全面公开,使得每一笔涉及民生的资金去向,都明明白白,公众监督的强大威慑力,将能对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形成有效监督。

  据报道,河南洛阳市某民政所所长张景华日前因滥用职权罪、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8万元。他被查处家中藏有267本存折,冒领侵占50余万元低保户的低保金。通过类似手法,他还曾侵吞数十万危房改造资金和农村困难群体“三项增补资金”等等。

  267本存折冒领100多户低保家庭的低保金,这样蚂蚁搬家式的贪腐故事令网友们惊呆了。人们惊诧于一些基层官员在贪腐上的绞尽脑汁以及毫无底线,对此类与底层民众争食的官员深感不齿。

  类似的“苍蝇式腐败”如今已成基层行政的一大毒瘤,此前,中央巡视组对全国10个省区市进行的新一轮常规巡视反馈中,曾专门点出“苍蝇式腐败”现象。“苍蝇式腐败”看似数额一般不太大,但由于腐败官员贪污的款项多属于低保金、抚恤金、危房改造款、拆迁征地款、涉农补贴等事关民众生计的资金,涉及人群庞大,所以,这种四处蔓延腐败的危害,不亚于那些大贪大腐。

  “苍蝇式腐败”何以滋生?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官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以那位用267本存折冒领低保金的民政所长为例,他一人身兼民政所所长、会计和出纳三个职务,这就为他染指民众救命钱,制造了充分便利。还有监管制度不够细化,例如今年8月,北京在查处一批“小官巨腐”时发现一个案例,一个市政管委下属的科长在清扫马路招标时让自己亲戚包揽工程,事实上该部门本身对于招标就有制度规定,但没有可操作性的回避制度。

  要想破除这些症结,一方面固然需要完善、优化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事后调查问责,但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推动权力运作透明,通过激活民众监督来遏止基层官员的腐败。

  许多基层官员之所以对民生资金上下其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拿低保金、危房改造款等民生资金为例,这些官员向上申请的,和对下发放的,详细的名单账本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很方便地通过虚列人员、伪造签名等办法,把部分钱收入自己囊中。类似的情况在拆迁征地中也很典型,由于基层拆迁征地普遍操作不透明,一些官员就能很容易相互勾结,欺上瞒下,侵吞拆迁征地款项。

  可见,“苍蝇式腐败”的背后,是基层民众知情权的缺位,倘若通过行政事务的全面公开,使得每一笔涉及民生的资金去向,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公众监督的强大威慑力,将能对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形成有效监督。打通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阳光行政,这正是破除“苍蝇式腐败”的一剂良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