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期待中澳自贸扩展贸易领域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由于中国在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领域尚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优势,这使得中澳等FTA的底色仍然还主要基于现实的双边商品贸易诉求,而这很难真正引领未来双边自贸框架。

  继中韩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后,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至此中国已与东盟、智利、新西兰、瑞士以及中国港澳台等12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自贸协定(FTA),与韩国和澳大利亚完成FTA谈判。

  根据中澳双方谈判结果,在商品贸易领域,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则将在4至11年内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95%产品逐步免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彼此承诺涵盖众多部门、高质量的开放;在投资领域,双方承诺在协定生效日起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等。显然,就中澳双方都各有侧重对外展现这次谈判的成果看,中澳FTA找到了双赢聚焦解。

  相比WTO这种多边自贸协定对全球经济社会的敏感适应能力趋差,FTA无疑至少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代表未来国别贸易的航向。而美国在泛太平洋地区和大西洋地区分别展开的泛太平洋自贸协定和泛大西洋自贸协定(TPP和TTIP)谈判,正在构建可以替代WTO的自贸闭环,再加之目前美国经济重新回到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困局的角色,且TPP和TTIP等的高标准对中国或将形成现实的准入门槛,中国亟须在国际自贸领域探寻响应的破局之策,避免自身陷入“孤岛格局”。而最近中国集中在APEC和G20峰会前后与韩国与澳大利亚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确实展现了中国在FTA领域的现实需求和发力航向。

  事实上,随着全球步入新一轮技术变革时代,新技术变革正在对经济社会的组织形态产生系统的结构与解构效应,尤其是数字技术、3D打印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全球经贸体系中,生产与消费的时空边界正在收窄,商品的跨国别运输正在式微,以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等为代表的信息流,正在逐渐替代在国际贸易占主导的商品流,这是以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主导的TPP和TTIP,对许多国家具有较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在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领域尚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因而在这一领域中国尚无相对成熟的议题设置能力。这使得中澳等FTA的底色仍然还主要基于现实的双边商品贸易诉求,而这很难真正引领未来双边自贸框架;换言之,为适应新的国际贸易体系发展诉求,中国可能今后将不得不与FTA对手方签署新的贸易领域补充协议,扩展现有贸易协定的适用贸易领域范围,要么客观上需加入TPP等类似组织,避免与单个国家进行FTA谈判的高成本。

  因此,当前包括中澳自贸协定在内的14个自贸协定,确实给中国和贸易伙伴带来了现实共赢;不过,这种利好多少显得有些静态,未来如何增强FTA对双边经贸结构的敏感性适应能力,无疑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刘晓忠(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