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每一起重大热点事件时发言人的缺席,都是对政府公信的一次损害。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公开应该是常态,对于不公开的地方、单位,要追究“一把手”的行政与法律责任。
甘肃省庆阳市两民警因饮酒打人致手指断裂事件仍在网络发酵中。据新华社报道,从9月17日事发,到12月2日网曝,警方公开披露的信息寥寥,无非是“案件仍在办理之中”,以及“绝不姑息迁就”的表态。而面对质疑,庆阳市新闻发言人始终以“没有新闻发布”三缄其口。
一件原本并不复杂的案件,拖了近3个月后,经网络发帖、媒体报道后才引起重视,让公众知道案件“仍在办理”,显然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过程中,庆阳警方、政府在信息公开披露上的悭吝、傲慢、高高在上,令人不解。
其一,案发将近3个月时间,当地为何一拖再拖,直到成为公共舆论热点,无法再拖下去,才急匆匆表态“严办”?从当地市政府到各个职能部门,责在信息发布的发言人此前干什么去了?
其二,即便此前不作为,在媒体报道、公众质疑的当下,新闻发言人为何还一味“三缄其口”?这样令人遗憾的表现,非但不能消弭指责的声音,很可能还会引发民众新的不满,激化矛盾。
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理应及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通过“讲实情、交实底”化解不满、达成理解。据当地媒体报道,9月17日凌晨案发后,环县公安局就“立即”指派民警现场处置。既然出警行动如此迅速,那就应该同样“立即”披露相关情况,这样才可能引领舆论,一味沉默只能越来越陷于被动。
饮酒打人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民警是否存在滥用警察权,等等,均应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一个交代。若不声不响,甚至还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或将自动平息,无异于自欺欺人。很简单,社会公平一旦受到伤害,必须有真相、有矫正、有公平的回归,才能消除这种伤害,否则,事情只会“闹大”。
当然,鉴于这一事件影响比较广泛,后续处置可能还没有一个“标准说法”,新闻发言人恐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但无论如何,“鸵鸟政策”解决不了沟通的难题,问题再棘手、矛盾再尖锐,也应该坦然面对,积极回应。
每一起重大热点事件的缺席,都是对政府公信的一次损害。越是搅动舆论的热点事件,越是应该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公开应该是常态,对于不公开的地方、单位,要追究“一把手”的行政与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以打破被遮蔽了的“真相之幕”,拂去尘埃,还原真相,抵达公正。而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本身,也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走向良性的助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