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千人送蓝书记”何以出现剧情反转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官员本身“有病”,却偏偏喜欢搞搞“千人相送”的宏大排场,除了绝对权力产生的绝对膨胀之外,也不排除释放“民意烟幕”的嫌疑。

  据吉林省纪委信息: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据悉,2011年5月蓝军离开松原时,当时的市委广场、市政路,曾出现“千人送蓝书记”的场面。

  “涉嫌严重违纪”的蓝军接受调查,让此前广为流传的“千人送蓝书记”再度进入公众视野。从一度的“松原人民好儿子”、“我们不愿您走”,到眼下的戴罪之身,这一戏剧性的转化,让人惊讶,也引人发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剧情反转?

  现代官员离任,并不必然排斥传统的民意表达方式,老百姓送一送,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诉一诉依依惜别的深情,本身也是感人的一幕。不过,任何“感人的方式”,都需要真实的民意、真实的口碑、真实的感情。若是以导演、组织出来的“民意”,而试图达到某种效果,甚至以此裹胁民意、遮蔽真相,则难免沦为笑柄。

  从图片资料可见,当时送别的人群服装统一、表情呆板,显得过于僵硬、刻板,似乎在“公事公办”,那么,这样的“群众”究竟是自发的,还是被自发的?还有,官员离开工作的地方,“群众”是怎样、通过什么渠道获知具体时间的?又是怎样事先准备好款式、标准一致的横幅?凡此种种,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从2003年到2011年,蓝军主政松原8年,这8年,也是松原市高速发展的8年。这期间,蓝军当然功不可没,但似乎也不应该过分夸大,上升到“创造了松原历史”的高度。这种做法不仅不智,事实上也不可能瞒得住公众的眼睛。

  据媒体报道,2010年9月,吉林省纪委通报五起党员领导干部贪腐大案,其中,松原市国土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陈建设受贿案影响巨大,后被查明受贿款物1300多万元。巧合的是,陈建设曾负责的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松原项目,恰恰是蓝军的重大政绩。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个中真相会渐次披露。

  此外,官员本身“有病”,却偏偏喜欢搞搞“千人相送”的宏大排场,除了绝对权力产生的绝对膨胀之外,也不排除释放“民意烟幕”的嫌疑。说到底,这种做法是在以民意的方式,掩饰为政失德的心虚,是试探,也是一种炫耀,更是一种弹压,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继续保持其在松原的影响力。

  真实的民意不是导演出来的,严重的违纪也不是“千人相送”可以掩盖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欺下瞒上,都是不会有出路的,即便可以侥幸得意于一时,也终究会露出破绽,从而实现剧情反转。“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惟有多一些埋头苦干,少一点迎迎送送,踏实践行清正、清廉、清明的为政之风,才有可能真正赢得民众的口碑。

  2011年蓝军离任时,有网帖称,“蓝军走了。松原,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样的话语,放在现在显然更合适。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