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童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童书
上一篇

与孩子一起凝望地球之美

——雷切尔·卡森《惊奇之心》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惊奇之心》
作者:雷切尔·卡森 著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2014年8月

  阅读雷切尔·卡森的这本随笔集《惊奇之心》是一趟赏心悦目的旅程。薄薄的一本集子,其实是一篇不到万字的长文,但在其中卡森像一位温暖地叮咛你的祖母,将其毕生对自然的热爱,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迪,与所有人分享。而那些有孩子、希望和孩子一起步入荒野这一课堂的父母尤其可以从中获益。

  如能完成,犹如天国

  这本随笔集,最先刊载于1956年7月的《妇女良伴》上,当时的标题是《助孩子成就惊奇之心》(Help Your Child to Wonder)。1955年,卡森的名作《海洋的边缘》(The Edge of The Sea)出版后不久,她便开始了这本随笔的创作。卡森自己没有孩子,但不乏与孩子共处的经验。这年夏天,卡森三岁的侄孙罗杰·克里斯汀和他的妈妈在卡森缅因州的家里做客,他们一起探索小屋周围的树林,一起到海滩上沿潮线漫步。卡森记录下了她和这颗幼小的心灵一同面对大自然时的种种美妙和惊喜。在一开头,卡森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她将一岁零八个月大的罗杰裹在毯子里,冒着雨跑到幽暗的海滩上,大浪在远方轰轰涌来,他们:一个是生平第一次面对大海狂野躁动的幼儿,一个是半生里对大海怀着深情挚爱的中年女子,一起快乐地大笑,那是他们共享的兴奋时光。

  这些随笔在杂志上推出后广受好评,卡森决定将其编辑成册。雷切尔·卡森的传记作者琳达·利尔在序言中提到,1959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卡森都在整理她野外记事簿中的小片段,并努力回想她那些想要加入此书的经历。她曾写过“文思泉涌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话语,但1962年《寂静的春天》所带来的杀虫剂争议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正因如此,直至临终她也没能进一步扩充这本在她身后出版的《惊奇之心》。在1964年去世之前不久,卡森写下了这句话:“我非常想完成这本书,如能完成,犹如天国。”

  感知远比认知重要

  作为英语世界描写大自然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卡森在她的这部小书中,告诉我们如何去培养持续一生的惊奇之心,如何去维持我们第一次见到大自然时的那种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孩子的幼年时代便呵护这种对自然的惊奇之心,让大自然成为他们一生的支撑系统。用卡森书中最具深意的一句话总结,便是:“倘若我对仙女有影响力,我会恳求她赐予世界上每个孩子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被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地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力量源泉”。

  何以对保持惊奇之心怀有这么大的热情,是因为卡森相信,能否学会保持这颗惊奇之心,来自童年时代的初体验。她希望自己的书能激励大人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自然中的感受与情怀,并且让他们知道,如果拥有这样一种体验,他们便会对那些威胁大自然的活动兴味索然。而面对那些宣称“我怎么可能教我的孩子了解大自然呢——哎呀,我连两只鸟都区分不了!”的家长,卡森说,“感知远比认知重要得多,或者说‘知道’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的一半。”

  而卡森相信在大自然中更深刻、更持久以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那些凝望地球之美的人拥有储备生命的力量,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衰竭。候鸟的迁徙、潮涨潮落、待春绽放的苞芽,不仅有着真实的美,也蕴含着象征意义的美,在大自然周而复始的歌咏中有着某种无穷的治愈能力——相信黑夜之后到来的是黎明,冬天之后到来的是春天。”而这一意义,对每天坐卧于水泥森林、在雾霾中残喘的我们而言,是怎样的一道曙光!

  撰稿/李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