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教育Media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教育Media
下一篇

儿童也有深刻的权利

2015年01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儿童有权利深刻,也有追寻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 图/gettyimages

  跟大人关心柴米油盐政局股市不同,孩子们的格局很大,视野深邃,他们实际上是世界上最热爱探讨生命、幸福、人类起源、星空与宇宙、远古时代……这些严肃话题的人群。

  我在文章里面推荐的电影,不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也不是迪斯尼的票房大片,甚至不是宫崎骏。我推荐的大部分是皮克斯动画、欧美小众动画、故宫100等有些文艺气质,甚至有大人电影之嫌的一些片子,比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又比如日本影片《那啊那啊神去村》。

  当然,与此同时,我也在鼓动家长给孩子看些哲学书,科学书,科幻书。

  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的格局很大,视野深邃。

  这不是一个必经之路:那就是看了浅薄的,庸俗搞笑,故作天真的作品之后,才看得懂含义深远的,充满艺术性的作品。

  我们常常看见孩子们坐在电视前看猫第一万次被老鼠打扁,又恢复原样(猫和老鼠),红太郎取下平底锅第一千零一次敲向灰太郎(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们都配合地发出笑声,虽然一次比一次微弱,表情也一个小时比一个小时呆滞。但他们还是那么喜欢看,可不证明他们真正需要这些,喜爱这些,更不能证明这样的创作才是儿童作品的创作标准。

  孩子们也有看艺术作品感动得荡气回肠的权利,也有掩卷深思久久陷入发呆沉默的权利,也有看完作品后,兴奋地要跟全世界分享的权利。

  但是,我们却常常不知不觉剥夺了孩子这样的权利。那么是什么妨碍了孩子们深刻的权利呢?

  妨碍因素一

  浅薄的社会风气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家庭,幼儿园,小学班级,甚至父母的社交圈,都沉浸在一派浅薄气氛之中。

  晚上看电视是婆媳大战,白天看报纸和新闻客户端又是娱乐圈八卦撕逼(我无比厌恶“撕逼”这个词),晚上出席饭局又是星座血型政治笑话——大家都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累了,下班了就别谈工作,更不要谈深刻。

  妨碍因素二

  把“深刻”设置得太难

  另一方面,小朋友们很难深刻的原因是我们把深刻设置得太难。

  大约是深刻太过稀罕,所以我们总要把一些好作品整得像上课。大多数绘本配着一则漫长的导读,生怕读者错过了任何闪光的蛛丝马迹;恨不得读者统一认识,还来做一则有标准答案的阅读理解题,这个故事有五层含义,那五层分别是什么。

  妈妈们一边读故事,一边拷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些图书还用小字在旁边煞费苦心地注明,这个可以开发孩子的空间智能,这个可以开发推理能力……

  更有一些文章让家长心生罪孽:原来我这样读是错了,原来读这本书要分五大步骤七十六小点展开……

  每逢此时,我都对“深刻”心生厌恶。

  阅读本来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爱看浅匆匆掠过,爱看深自己去搜索资料甚至参加读书会跟同道交流感受。没有那么多必须!

  当然,我同意甚至拥护对一个作品做自由的解读。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研究《红楼梦》甚至有了好几大门派。我平时的一大消遣就是看红学文章。但解读与否,解读深浅是自由的。

  我女儿和很多儿童都不喜欢吃大闸蟹,我估计除了口味问题,也是被大人的郑重其事给激发了本能的反感。

  儿童不仅仅是有趣搞怪,他们也有权利深刻。

  (来源:微信号“中国教育研究”,有删改,作者 三川玲,文章转载自“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