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公安改革让民众不再为办证奔波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希望公安改革方案的各项内容,尽快变成现实,也希望其他部门能像公安改革这样,在社保、养老等领域,打破户籍、地域的障碍,尽快建成全国一盘棋的公共服务系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人在北京工作而户口在济南的刘女士,为了给孩子办港澳通行证,来回跑了两趟。第一趟去了,发现孩子原来的港澳通行证即将过期,需要重新办证,但是,户口本没有带,于是,就有了第二趟。这两趟的时间成本不说,单算交通成本,就在千元左右。

  实际上,从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

  不过,好消息是《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今后,刘女士可能不必再费这样的周折,也可能将省下不菲的路费。而更多像刘女士这样工作生活与户籍脱离的人们,也将不必再为办证两地来回奔波。

  公安改革方案公布之后,获得舆论积极反响,并不令人意外。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公安改革方案的提出意义重大,显然,其内容也契合了公平正义以及时代、社会、民众的需求。在诸多亮点之中,取消暂住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方便异地办理户口和身份证等,都是和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为民服务”的改革,让大家办事更方便,降低了花费,不必再来回折腾,自然会受到民众的欢迎。

  总结过去人们对暂住证的诟病,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其重管理轻服务。事实上,除了打击违法犯罪等重要任务之外,公安机关还承担着户籍、出入境、交通等众多管理服务的职能。在流动已成常态的社会,这些服务影响着上亿人口的切身利益。

  这次公安改革,可以说是对很多问题的一个总“回应”。《框架意见》对公安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属地化服务”要求。居民在工作地能享受便捷的办理身份证、验车、出入境等公共服务,就能让居住证真正替代了暂住证。这不仅仅是为了“便民”,更具有实现平权的重大意义。

  当然,这些改革说易行难,需要很多基础支撑。比如从技术层面上说,公安系统内部的公民个人信息全国共享,以及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公民信息的共享,也为非户籍居民的异地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社会人口流动只会更加自由、频繁,这就需要各相关部门适应流动性社会的需求,构建全国统一的信息采集、管理与服务系统,打破地域与部门藩篱,而为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当然,这也意味着部门系统内部的改革以及流程的再造,会有很多困难。然而,这些改革的意义毋庸讳言,具体到个人而言,就是省却了路途的来回奔波,以及各项花费,大而言之,则是降低了社会成本,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希望,公安改革方案的各项内容,尽快变成现实,也希望,其他部门能像公安改革这样,在社保、养老等领域,打破户籍、地域的障碍,尽快建成全国一盘棋的公共服务系统。

  相关报道见A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