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封面报道
上一篇

李竟先:行政审批调整后不能养懒人闲人

建议补充基层、自主择业、提前退休

2015年03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李竟先 民盟中央常委

  民盟中央常委李竟先提案,“缩编简员”应当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案中,她说不仅要对行政审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更要建立试点,精简审批事项调整后闲置的机构。

  审批项目调整

  精简后留下一批“懒人”

  新京报:你在提案中介绍,截至去年10月,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632项行政审批项目,这个数字应该如何理解?

  李竟先:这个数字大概占改革前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这是不完全统计。这只是国家层面,还不是地方的。

  今年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很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都在晒简政放权的成绩单。比如安徽,省级政府权力事项精简达到68.3%,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6%。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数字背后的问题?

  李竟先: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说,原来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是对应于相应职能的话,那么简政放权之后,原有的编制和岗位设置就空闲下来了。

  新京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李竟先:在政府机关内留下了一批“闲人”、“懒人”和“太平官”,甚至“踢皮球”的“球员”。不仅降低行政效率,也给纳税人造成负担,甚至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建议机构瘦身

  缩编充实基层一线

  新京报:你这次提案缩编减员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李竟先:这些限制下来的人不应该成为改革的阻力,而应成为改革的动力,我没有要向官员开刀的意思,而是希望根据调整的审批项目,对配套的人员进行缩编分流。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政府效能,节约纳税人的钱,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新京报:精简的这些人,分流到什么地方?

  李竟先:可以把这些精简下来的人补充到基层;他们也可以自主择业或提前退休,给予相应补偿。你拿这笔补偿费去创业可能会更好,好过在这混到老。

  新京报:但用这种方式,财政上是否有这么大的能力?

  李竟先:没有能力不用怕。如果真做这件事,那释放出的生产力,一定会值得拿出这笔补偿费。如果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可以分步补偿。比如把这个人精简掉,补偿费要50万,我拿不出50万,那我先拿出10万,然后再每年补偿一部分。

  新京报:国内有地方已经采用这种方式了吗?

  李竟先:有的地方已经先行一步,比如上海,去年精简市级机关人员编制是10%。还有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政府机构精简了三分之二。

  项目调整标准

  查查到底动没动筋骨

  新京报:除了导致人员冗余的问题,调研中你还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

  李竟先:就是改掉的东西价值到底有多大。有哪些项目应该调整还没调整?我在调研的时候,部分地方说自己改了多少多少项,但实际上真正要改的没动多少。

  新京报:就是只动皮毛不动筋骨。

  李竟先:对。比如有的地方政府让他报,必须减掉俩项目,看看减哪俩,结果他就把类似于注册社会服务师之类的减掉凑数。实际上为什么减掉这些?因为这种审批项目没有财政预算,减不减无所谓。

  新京报:怎么杜绝类似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李竟先:就是要对行政审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查查他到底动没动筋骨。

  新京报:但有些地方可能不愿意这样做,这种阻力如何突破?

  李竟先:这种阻力肯定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说了,现在是改革爬坡阶段,前方有拦路虎。我理解政府的难处,但即使有难处,这件事还是得做。

  新京报记者 贾鹏 实习生 罗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