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说
国内的投资圈都喜欢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从而形成一个圈子。一个最常见的标签是“我是做一级市场的”、“我是做二级市场的”,更有甚者,“我是做一级半市场的”……
其实,股权投资就是股权投资,如巴菲特所说,其实质就是你愿意以某个价格接受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如果巴菲特早期拘泥于“自己是做二级市场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看到,他派自己的合伙人亲自开着车,去乡下收购农民们所持有的那家奥马哈保险公司的股份了。
不过话说回来,但凡一个情形极为常见,那必然是有些原因的,而国内证券市场的单一化和供给管制,就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标志着国内证券市场的诞生;但直到1998年,我们才有了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二级市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几乎只有二级市场可投。国内投资领域另外一个重要的分支——股权投资,是在2006年《合伙企业法》修改引入有限合伙体制,且股权分置改革后IPO重启,民营企业大规模上市后才正式发展壮大的,之前几年虽出现了一些两头在外的美元基金,但规模相比于后来还明显处于起步阶段。
并且,投资人士愿意把自己主动归类于做一级或二级市场,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发行审批制,从而造成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调节机制失效的结果,必然造就了投机氛围浓厚,政策市色彩强烈——在这种情形下,二级市场逐渐发展出来一套自己的投机炒作方法,这种脱离公司基本面的炒作方法,在中国得到了成熟资本市场所罕见的、最为长足且丰富多彩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在投资方法、投资理念,并进而到从业人群,都开始呈现出愈发明显的独立性。
不光二级市场如此,受发行审批制影响,PE/VC等股权投资领域,也逐渐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独特投资模式,即PRE-IPO式的上市前突击入股,从而赚取从上市前十几倍市盈率到上市后动辄近百倍市盈率的高额回报——公司还是那家公司,仅因为拥有了一个官方的证券代码,因此公司价值便一夜间翻了近十倍。
因此,中国投资于股权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历来是两拨人,几乎没有交集且相互看不上,直到近1到2年,这一情形才稍有改观;出现了一些PE基金成立二级市场基金的情形。
事实上,如前文所言,股权投资就是巴菲特所称之“你愿意以某个价格接受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如果你仔细研究巴菲特的投资,尤其是早期投资,你会发现他根本不曾拘泥于什么市场的划分,而他能够如愿以偿买到那些早期的小规模公司,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早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级的资本市场。
近来我们的局面也得到了一些改变,主要得益于新三板和众筹市场的火爆,新三板在乐观预期下,有望成为中国真正的创业板,而全民创业的热潮也使得众筹市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有趣的项目;这都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投资渠道。
总之,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投资于一家优质公司并伴随其不断成长,至于我们是从哪里找到这家公司的,并不重要。另外,我们确实不知道市场明天是会涨还是会跌,但我们很清楚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拥有哪家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权——对于我们而言,或许这已经足够了。
□刘韬(时间投资合伙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