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查处“以陈顶新”也要反思储粮体制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在保持一定政府直接储备的同时,不妨将更多储备粮食让家庭、粮食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社、粮食龙头企业等民间个人或组织来接手,既能节省财政资金,也能分散风险,还能减少“储粮腐败”。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近日,据粮商实名举报,记者调查发现,辽宁、吉林等地一些中储粮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从业10年的粮商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最新消息称,吉林和中储粮方面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展开调查,但这样的查处不能是“有一查一”——即不能只查处眼下这一个案,而是要在查处个案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储粮其他粮库进行明察暗访,更要对“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资金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充分挖掘,然后“对症下药”。

  目前,中储粮直属粮库多达346家。这些粮库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的同时,还有没有别的粮库存在“以陈顶新”现象,值得追问。据粮商透露,“以陈顶新”在业界已不是秘密。这是否意味着,不止两家粮库在套取国家补贴?如果不是粮商举报、记者调查,“以陈顶新”现象还会继续猖獗。这充分说明,中储粮系统自身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而且粮食主管部门也涉嫌失职。

  值得注意的是,中储粮系统近些年问题频出,仅2013年就出现多条负面新闻,例如,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中储粮总公司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进口转基因油菜籽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中央巡视组也指出中储粮“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

  作为一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储粮出现这么多问题,既令人忧虑这样的企业能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让人反思现行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是不是最科学合理的?

  我国现行粮食储备体制,是以政府储备为主,具体由中储粮来操作。这种储备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中最大一个缺点就是储备规模太大,管理难度大,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实行的是政府与民间有机结合的粮食储备体制。美国法律鼓励农场主把一部分谷物储备起来,以防将来谷物市场短缺。为了扩大农场的仓储设施和保证储备谷物的质量,政府会向农场主提供仓储设备贷款。据说美国农场的谷物仓库设备容量多年占全美谷物仓库设备容量的六成以上。

  我们能否借鉴国外经验,在保持一定政府直接储备的同时,将更多储备粮食让家庭、粮食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社、粮食龙头企业等民间个人或组织来接手?既能节省财政资金,也能分散风险,还能减少“储粮腐败”。

  显然,中储粮系统先后出现多起套取国家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是严重警讯。针对这些个案,当不止查处个案,而应改进粮食储备体制,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如此才能摆脱被动反腐局面,确保粮食安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