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贫穷会被消灭吗?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

  平常心

  男耕女织的曼妙,是文人想象出来的。因资源高度紧张,又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供普遍的交换体系生成,人们的平等意识是不会有的,这是贫穷的痛楚所在。

  多数“70前”的中国人,应该有过较长的生活贫穷经历,但真正能体验到贫穷味道的人,却是很少;哪怕对人类命运多有思考的知识人也是如此。有大量见诸文字的关于贫穷的议论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微信段子。说有一位思想者正在讲演,他提到“成功人士”的多个衡量标准,其中包括成功人士没有名片、钱包里没有现金、经常在户外活动、有一个小院、自己不开车、有2个孩子、每天可以午睡等等。思想者的话音刚落,报告厅传来门卫的声音。他按捺不住激动心情,说道:我们村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这段子一并揶揄了穷人和富人,似有不含歧视的幽默感。富人发奋努力,最终回到了起点;穷人已本来有了生活的意义,再行努力还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意!这倒是“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段子归段子,贫穷与富裕当然完全是两回事。这里不是谈论个人收入多寡。无论多么富裕的社会,也会有约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的人日子过得酸楚,须依靠社会帮助才能勉强端起人的架子,不失人的尊严。而一个普遍贫穷的社会,刚好会颠倒过来。大部分人勉强度日,所以也不能指望社会帮助能使自己摆脱困境。一个社会少部分人贫穷与大部分人贫穷无疑是两个性质。前一种情形下,人的贫穷可以怪造化欺人,怪任性自作;后一种情形下发生的贫穷则一定有系统性的社会原因存在。

  人要靠手脚之力谋得温饱,殊非易事。历史上,人类曾长期跟随在猛兽后头啃它们吃剩下的猎物骨头,不小心自己做了猛兽猎物也是常事。人吃人的现象也常常被考古所证实。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使得人们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但多数人的贫穷仍是常态。依靠传统农业耕作方法,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所使用的土地资源方可以有一个衣食尚足的生活水平,而种好这些土地,不违农时,生产出粮食、棉花、桑果,那是十分艰辛的事情。多数农户达不到这个水平。这种情形孙达人先生有过周密分析。男耕女织的曼妙,是文人想象出来的。因资源高度紧张,又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供普遍的交换体系生成,人们的平等意识是不会有的,这是贫穷的痛楚所在。

  在大尺度的社会层面上定义贫穷,离不了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人们大部分劳作只能够满足衣食之需,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二是人们基本上没有财富积累,短时期的衣食丰盛很快会被人口增加所抵消。三是在人们结成的最小社会单位里,无论在经济领域里还是社会领域里,均存在高强度的非市场、非货币的互惠往来与超经济强制,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对一个人的压力会非常沉重,很少有人敢于突破这样的熟人社会所固有的清规戒律。四是人们的熟人生活圈子终其一生基本没有变化,人们退出这样的圈子非常困难。这种压力会实实在在地附着于某些强力人物身上,大部分人要向他们俯首示弱。五是贫穷为常态之下,性别歧视也成了常态,女人总体上依附于男人。

  伴随贫穷所发生的人身依附现象,常常不为现代城市文化人所体察。极端者会把人们物质生活拮据看做是一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以提倡。近日,在某微信群里读到一则短论,说一个穷人家的妇女遭受强势人物的性侵以后忍气吞声,邻居虽是见证人,也不肯站出来说话。作者自述其费了好多工夫希望将那歹人捉拿送官,终是无果。令笔者惊讶的是,这短论的作者表达了对农民恨铁不成钢的抱怨,以为这是穷人的秉性。其实,这是穷人面对压榨无以逃遁的理性选择;他们知道城市里的文化人迟早要走的,自己则要在那个村落苟延终生。他们不是因为恐惧才穷,而是因为穷才恐惧;或者说,恐惧本身就与贫穷相伴。

  思想家构想了一些解救穷人于倒悬之苦的办法,其中一种是把强势人物手里的土地夺过来,建立一种大家共同占有土地的制度。令人遗憾的是,单靠这个办法并不灵验。要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富裕起来,抑或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另一套办法。

  □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