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结构性改革能“拯救”全球经济?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举一反三

  拯救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这是唯一正确却又阻力甚大的道路。从目前的环境而言,任何国家的结构性改革都面临巨大的政治阻力,受到损失的各利益集团也会费尽力量来阻止这一变化。

  国际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曾经将全球经济现状比喻为“新平庸”,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成为现实。

  根据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的暗淡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长出现了下降。所谓潜在产出,就是一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即各方面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最大GDP数值。如果潜在产出增速下降,说明经济本身的增长潜力正在退化。

  在潜在产出增长速度已经减慢的现实之下,IMF呼吁各国努力提高潜在产出增长速度,这当然是正确的无法反驳的口号,却也过于正确得难以执行。当前各大经济体对于经济下行,最为热衷的手段是宽松货币政策,各类量化宽松层出不穷,迫使名义利率不断走低,甚至临近于零,各国发债变得成本低廉。这实际上意味着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纠缠得更紧。

  从本质来看,货币政策只能作为经济调节的手段,可以在过热时收紧,过冷时放松,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但是反过来说,货币政策的收紧和放松很难直接导致经济潜在产出的增长,经济体本身内在的运行才是决定了增长乃至潜在产出的重要因素——这也部分解释一个怪现象,为什么在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信贷市场与国内投资却没有明显同步增长的原因。

  如果货币政策不能挽救全球经济,那么还有什么方式?当然有,那就是结构性改革,这是唯一正确却又阻力甚大的道路。从目前的环境而言,任何国家的结构性改革都面临巨大的政治阻力,受到损失的各利益集团也会费尽力量来阻止这一变化。

  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如果一项改革可以改进大多数福利而损失小部分人福利,那么应该会得到顺利推进,事实上得到好处的“大部分人”是抽象的个体,这部分人如果要形成集体行动,对于单个个体而言成本很高。但与之对应,利益受损的小团体的个体是具体的人,因此他们面对可能的利益损失非常敏感,达成集体行动激励很高。从理论上讲,这也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等人已经谈过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从现实看,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一个国家组织还是一个钉子户,在捍卫自身利益可能受损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行动力。

  印度大概是全球经济预测中为数不多的亮点。IMF预计印度经济增速可望在2015年超过中国,这也是十六年以来第一次,原因正是被归结为印度新总理莫迪目前进行的各项结构性改革。按照IMF的预计,2015年中国增长放缓至6.8%,印度增长7.5%,而且报告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慢至6.3%。

  更值得指出的是,结构性改革虽然看起来前景很好,但是短期之内却不得不付出代价,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此刻就需要考验政策制定者的平衡以及耐心。IMF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如此表示,“结构性改革虽然不是灵丹妙药,却能提高产出水平,使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加快增长。各国应采用的适当政策方案有所不同。鉴于其中许多改革会带来短期政治成本,各国面临的挑战将是在这些改革之间做出谨慎的选择。”

  □于乎(财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