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城外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以改革的行动对待,尽快研究、改革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把专车服务纳入法治框架。
近日,多个城市交通执法部门,以非法运营之名,对多个互联网专车服务平台进行了查处,又一次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查处行为合法合规。但是,从“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专车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创新,优化了资源配置,缓解出租车供需矛盾,有效帮助市民出行,减少环境污染,也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所以,应尽快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把专车服务纳入法治框架。
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中,有一些被普遍接受的错误认识,例如放开出租车数量会导致出租车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挤占有限的道路资源等。这引致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规划和管制,包括数量管制、价格管制、一些不合理的运营规范,扭曲了这个本可以完全让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导致越来越难以解开的出租车死结,也使得私家车为主体的法外运营“黑车”屡禁不绝。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叫车平台有效解开了这个死结,提供出行服务的车辆和市民用车的需求在平台上实现了高效、便捷的对接。因为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供给方有条件根据不同时段需求的波动进行供给数量和价格的调整,也比传统出租车更容易监督司机的服务质量。
移动支付和评价系统让出租车公司一直头疼的监管问题迎刃而解,“份子钱”被固定的车辆使用费和运营现金流分成替代,公司还可以根据运营状况提供奖与惩的激励。没有了不合理规范,各类车型都可以提供服务,评价系统做得完善,方便乘客用脚投票,乘客的评价则是悬在司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有这些,构建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安全的、高效的打车市场。
在这个新的市场里,传统出租车专营权的垄断被打破,乘客能方便获取想要的服务,司机的运营被规范同时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今天,在“专车”模式下,人们看得更清楚,打车就是购买一项运输服务而已,乘客可以选不同平台的车,也可以选不同价位的车。突破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和不合理规范的“专车”,用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广大的市民,也在不经意间,解救了处在尴尬中的相关管理部门,变革了让政府进退两难的传统出租车行业。
很多城市认定“专车”非法指向的是没有运营资格的私家车,这是有理有据的。任何从事商务运营的车辆,理应接受政府的合法监管,取得合法的运营手续,有纳税的责任,需要保障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安全、银行支付等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政府则要制定促进市场健康有效的行业运营规则,以应对将来专车市场上出现的利益主体纠纷、行政导致的不公平等问题。
然而,现有合法运力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然不够,而且,高峰期打车需求与平时段打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如果完全以专营车辆提供服务,满足高峰期需求则会导致非高峰期的运营车辆资源浪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峰期出行的私家车,很多的车内只有一个人,如果准许并规范合乘、拼车、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等,一方面满足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缓解了交通拥堵。
北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去年初出台了小客车合乘的意见。更进一步,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只要私家车符合运营车辆的要求,车主符合运营司机的要求就行,通过叫车平台,政府相关部门能进行安全、税收、运营规范等方面的有效监管,在此基础上也会形成有效的出行服务市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本质上是一次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其结合的许多领域,必然会触及传统运作模式和利益结构。对此,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以改革的行动对待,尽快研究、改革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把专车服务纳入法治框架。
□钟笃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